寿光种菜到底有多厉害?
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称的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一年四季向全国供应新鲜蔬菜,并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寿光常年蔬菜交易品种300余种,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目前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荷兰的兰辛格兰、西班牙的阿尔梅利亚并称为“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
鲜为人知的是,寿光除了第一产业蜚声遐迩外,第二产业同样蓬勃发展,第三产业也有声有色。在中国县域经济中,这样一二三产业能够协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并不多见。
改革开放前,寿光一穷二白,既没有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又缺乏丰厚的矿产资源,也远离经济辐射带动强的都市圈,更谈不上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那么,这个只有110多万人口、2000多平方公里的县级市,怎么成为了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或许,从寿光崛起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够得到答案。
1
蔬菜之乡
寿光种菜有多牛?
2018年8月,山东寿光遭遇温比亚台风侵袭,引发水灾,网友纷纷议论,自己所在的大城市菜价会受多大影响。他们动用各种工具关心起寿光这个小小的县级市。有民间机构用人工智能在卫星地图上监测到寿光蔬菜大棚的数量,一共有231764个,几乎是平均每5个寿光人就有一个蔬菜大棚,这些蔬菜大棚密密麻麻排列在寿光60公里长、48公里宽的土地上。
从空中俯瞰,寿光这片区域相较周边微微泛白,连片的蔬菜大棚星罗棋布,密密麻麻排列在寿光的土地上,就像“白色海洋”。
图为用卫星地图看到的寿光蔬菜大棚
更重要的是,在寿光的蔬菜大棚中,充满着现代化的种菜“黑科技”。
科技的运用,从种子就开始了。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航天器飞上太空,在特殊环境里发生变化,再回到地面优选育种。用这种方法种植出来的太空蔬菜,维生素含量比普通蔬菜高2倍以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均有大幅度提高,营养更丰富,外观也更好看。太空蔬菜就这样为寿光赢得了“宇宙寿光”的称誉。
而日常蔬菜的种植,更离不开辛勤的农人与科技的紧密配合。很多蔬菜大棚内已采用了智能综合管控系统,用手机APP连接,可以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水肥一体机、补光灯、卷帘机等智能设备,而且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数据一览无余。
比如智能化卷帘机的应用,原来覆盖在蔬菜大棚上的草帘子,靠人工手动卷起来,一亩地的大棚,在一停不停的情况下,需要花费近50分钟,现在用手机一点击,4分钟多一点就能把草帘子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