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建设是哪五大建设,五个建设是哪五个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14 17:09:08

作者:刘合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须从五个方面着力,要着重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和美社会风尚。

促进产业兴旺发展,夯实宜业发展基础

建设和美乡村,首先必须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兴旺度,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这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坚实前提。一要立足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背景,聚合资源,集成要素,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兴旺根基。二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要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优势资源和乡村文化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富民特色产业。四要依托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一方面让乡村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方面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涉农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在有效把握市场信号过程中创新创业并不断做大做强农村产业。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宜居设施

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先行资本,也是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的必要条件。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基础,关键措施是要在统筹县域规划的基础上,补齐两个方面的基础设施短板。首先是补齐乡村经济基础设施短板。要通过优化投资、更新设备、提升建设技术含量与管护水平,强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设施支撑。其次是补齐乡村社会基础设施短板。要在县域统筹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基础设施、养老基础设施和文体娱乐基础设施,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支撑。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持续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生活条件的重要差距体现在公共服务能力上。乡村要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公共服务供给是否完备是重要前提。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增强乡村公共服务能力,非常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多措并举增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确保农村居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不断增强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优化宜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是提高乡村居住的舒适度。要以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导向,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注重分阶段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示范引领起步、继之以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阶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首先要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其次要坚持先易后难、系统有序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从解决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到美丽乡村创建,循序渐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创建和美社会风尚,营造和谐社会秩序

文明乡风是乡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灵魂与保障。“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精神理念。建设和美乡村,要塑形,更内核的是要铸魂。一要强化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持续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安定乡村社会秩序。二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使农村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文明风尚。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文化自信持续增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建和美社会风尚,要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

来源: 光明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