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110,阅读时间约6分钟。
近日,在全国生态环保系统“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孟伟案作为典型案例又一次被提及。
去年11月10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院长孟伟因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4天后,孟伟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资格被停止。今年4月,孟伟被“双开”。
迄今为止,孟伟已是第三个落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前两个分别是中国工程院原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宁,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原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周国泰。本文梳理出三名院士的成长及落马轨迹,以警后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院长孟伟游走于官场、商界和学术圈,利用职权大肆牟利。
人前“节俭” 人后“贪婪”
院长、院士、技术总师、全国人大代表……身兼多个重要职务的孟伟本应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军人物,但他却从一名治污者沦为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孟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从副处长一路升任院长。参加工作后,孟伟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但他追求的“出人头地”是被人羡慕和追随。在被调查期间,孟伟直言:“我收的不是礼金,更多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人求的心理满足感。”
一些私企老板摸准了孟伟的心思,在与之交往时豪华宴请、为其亲友安排工作、为其父母聘请保姆……这让孟伟觉得“很有面子”。
在众多为孟伟鞍前马后“服务”的老板中,青岛商人韩某某是其中之一。由于和孟伟是老乡,从一箱箱海鲜和逢年过节时的红包开始,韩某某拉近了与孟伟的距离。正是在孟伟的“帮助”下,韩某某的公司短短几年就从一家搞废品回收的“小作坊”式企业发展为拥有50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
孟伟“煞费苦心”为韩某某保驾护航,除了经不住“乡情牌”,更重要的是巨额利益输送。韩某某说:“10万元能办成的事,我就给孟伟送20万元,他就得按我的要求办事。”据悉,孟伟从韩某某处收受了数百万元好处费。
人前“节俭”、人后“贪婪”,是多名办案人员对孟伟的评价。在生活中,孟伟表现得很节俭,袜子破洞了还继续穿。但在私下里,孟伟给企业帮忙要收钱,提拔干部要收钱,分配科研项目要收钱,甚至在纪检组织到环科院进行调查的当天,孟伟还在办公室收受礼金数万元。
孟伟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一职长达15年之久,他将其视为“自留地”,用科研项目管理权大肆牟利。2006年2月,国务院发文确定了包括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技术总师是孟伟。许多承担“水专项”课题的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向孟伟进行了利益输送。
“靠院吃院”是孟伟打着科研幌子敛财的另一渠道。孟伟多次安排某环保公司参与环科院的科研课题,经费拨给该公司后,课题仍由环科院的人员帮助完成,实质是以科研的名义给企业输送利益,孟伟从中吃回扣。
在选人用人上,孟伟看是否是“圈里人”、对自己有无帮助。孟伟的司机苗某,人称环科院“二院长”,经常打着孟伟的旗号替人办事收钱。曾有多人向孟伟反映苗某有问题,但孟伟称“谁说苗某不好就是对我有意见”,并违规将苗某聘任为环科院物业公司副经理。初步查明,苗某涉嫌受贿犯罪,数额巨大。
“孟伟这十几年把人心搞散了、队伍搞散了,搞团团伙伙、任人唯亲、拉帮结伙。”生态环境部一名领导说,“环科院热衷于赚钱,对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不足,错过了不少重要发展机会。”
“李老板”的生意经
2014年10月10日,“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李宁被依法批捕,成为第一个落马的工程院院士。
少年成名的李宁曾是业内最炙手可热的中青年科学家之一。他16岁考入江西农业大学,29岁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45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除了头戴“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光环以外,他更是中国克隆技术的领军人物,获得过国家最顶级的科技奖项。
动物遗传是李宁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核心。2000年,他带领团队克隆出了3只转有人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基因山羊,之后一举成名。接着,李宁在该领域获得了更多更高的学术成就。
丰厚的学术成果为李宁带来了多项科研项目的邀约。20多年来,李宁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三大科研计划获得的项目就至少22项。
与此同时,李宁还是这些项目课题的评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早就引起其他专家的不满。2008年,有人在网上举报,李宁在一项国家级的水禽开发项目中没有回避,导致评审结果出现严重不公正。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这类申请人兼任评审的事情在国内并不罕见。“学术界内有资格拿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类别就那么几个,领军人物也很有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这个范围内轮流。”
呈井喷式的科研项目带来的是巨额的科研经费。在李宁领衔的众多科研项目中,仅“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课题专项经费即为1581万元。这一项目由7个研究课题组成,由李宁主持的单项课题经费为384万元。“家大业大”,李宁在农业大学可谓“财大气粗”,人人称其为“李老板”。
李宁被逮捕主要是因为涉嫌将部分科研经费以“外包”的名义转移到了其名下的公司账户。“李老板”名下有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的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李宁参与的众多科研项目中,一直扮演着合作公司的角色。
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农大和济普霖合作的项目至少有21个,其中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就有5项。这个科研项目总投入逾200亿,李宁是该重大专项的副总工程师。
据了解,一家公司以合作单位的身份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在业内通行。根据调查得知,李宁或涉嫌将科研经费截留或转移到济普霖名下。而这种情况在业内并不罕见。一名大学教授说,大家会想方设法把批下来的科研经费“花光”,因为根据规定,剩余经费都要交回,“谁也不想把到手的钱再退回去”。
迷途的“防弹衣之父”
2015年10月21日,原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周国泰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周国泰是一名难得的高级科技人才,最终迷失了方向,成为十八大后落马的第43名军老虎,也成为第二个落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国泰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他长期从事军用、民用功能服装和个体防护研究,被誉为“中国防弹衣之父”。
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会上,周国泰第一次见到美国的芳纶防弹衣。当时,这种防弹衣堪称世界一流,他想去摸摸却被拒绝。于是,防弹衣成为周国泰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此,他攻读了中国纺织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并和鞍钢很多老工人进行了多次测试,最终研制出世界上最刚硬的防弹钢板。从1987年到1990年,周国泰带领科研组造出了中国第一批顶级防弹衣——护神。
1990年,中国要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有关部门决定从国外买进一批“开夫拉”防弹衣。周国泰站出来说:“我们也有防弹衣,买我们的吧,不比国外差!”周国泰知道,挑战“开夫拉”只有比试才能让人信服。十枪打完后,同是五发子弹,美国的“开夫拉”防弹衣留下了两个圆圆的弹孔,“护神”防弹衣仅擦了几道白色的痕迹。
周国泰对科研的热情并未止步。在非典疫情发生后,他带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仅用一星期时间研制出了具有透气、透湿、抗病毒性强、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的新型抗非典病毒防护服。
为了了解作战士兵的需求,周国泰还多次亲临前线。他要求科研人员把压缩饼*标准做到婴儿都可以吃,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一日三餐都得吃这种食物,直到自己没有反应才给战士们使用。他要求,科研人员要带感情搞科研,“不带着感情,拿不出好东西。”
可惜周国泰只是对别人严要求,对自己放松了警惕,最终触犯了党纪国法,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已移送军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I 编辑:陈适
I 排版:袁嘉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