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潭县为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湘潭州降为县,五年属长沙府。1914年置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长沙专区,1950年1月,以湘潭县城关区置湘潭市,属湘潭县;同年4月撤市复为城关区,8月析置县级市,1952年置湘潭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0年升为地级市,为湖南省辖市。
湘D:衡阳市
衡阳,湖南省地级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而雅称“雁城”。衡阳是中南地区重要工业城市,被定位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衡阳历史悠久 、山水优美,以石鼓书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与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遍布,同时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会战的悲壮也使之得到了“中国抗战纪念城”的称号。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衡阳县,以地处南岳衡山之阳得名,《舆地纪胜》衡州:“衡阳自隋始为州,以其居衡山之阳,故名。并置衡州,州、县同治。大业三年(607年)改衡州置衡山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衡州。元为衡州路治。明、清为衡州府治。1912年废府置衡阳县。1914年为衡阳道治,1922年直属省。1943年置衡阳市,归湖南省辖。1949年置衡阳专区,1968年为衡阳地区,1980年升为地级市,为湖南省辖市。
湘E:邵阳市
邵阳,史称"宝庆"。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邵阳历史悠久,名传潇湘。境内早在商代即有臣民入居,西汉初置县,历经昭陵、邵陵、邵阳、敏州、邵州、宝庆,最后定名为邵阳,至今已有2500多年。清代,宝庆府城资江绕郭,邵水穿城,环城墙炮台林立,加之山环水复,攻之不易,留下“铁打的宝庆”美名。
隋置邵阳县。《元和郡县志》邵阳县:“在邵水之阳,故名。”唐为邵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为宝庆府。至明、清因之。1913年裁宝庆府改宝庆县。1914年为湘江道和辰沅道地,1922年直属省。1926年复改邵阳县。1949年为邵阳专区,1950年由邵阳县析置邵阳市,属邵阳专区。1953年邵阳市改为县级市,由邵阳专区领导。1968年属邵阳地区。1977年邵阳市升为地级市,为湖南省辖市。
湘F:岳阳市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湖南省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江南洞庭湖之滨,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岳阳之名始于梁,设岳阳郡,《舆地纪胜》谓幕阜山,亦称天岳,地居其阳,故名岳阳。秦、汉属长洲郡(国)。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巴陵县。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置巴陵郡,郡、县同治。南朝梁置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为岳州。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置岳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称岳州,十四年复为岳州府。此后至清不变。1912年裁县入府,1913年裁府改县,并更名岳阳。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长沙专区驻此,旋迁出。1952年改属湘潭专区,1961年曾析岳阳县城关镇置岳阳市(县级),1962年撤销。1964年为岳阳专区驻地。1975年复置岳阳市,1981年岳阳县并入岳阳市。1983年升为地级市,为湖南省辖市。
湘G:张家界市
张家界,原名“大庸市”,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