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由原地级大庸市改置,清代道光版《永定县志》载:“无事溪发源于张家界。”民国版《慈利县志》载:“索溪上源于张家界。”此处张家界,指的是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张家界之名,最早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张氏族谱》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张再昌,是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朝廷见张万聪镇守有功,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万聪的第6代孙张再弘被赐团官,且设衙署于此。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被叫成了“张家界”。另一种说法是:相传西汉留侯张良当年在此隐居,终老后葬在水绕四门,因此很早的时候这里就叫张家界了。1958年,这里建立国营林场,因场址设在张家界农业社,林场即取名张家界。1982年,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村由公园代管。鉴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为湖南省辖地级市。
湘H:益阳市
益阳,别名"银城"、"丽都","羽毛球之乡",为湖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的洞庭湖南岸,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南紧靠岳阳市和省会长沙市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 5城市群之一,自古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
西汉置益阳县,治今益阳市东。《汉书·地理志》:益阳县“应劭曰,在益水之阳”。元升益阳县为州。明为长沙、常德、岳州府地,益阳州降为县。清为长沙、常德府及南洲直隶厅地。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设益阳专区,1950年置益阳市(县级)。1952年撤销益阳专区,1962年复设益阳专区,1968年改为益阳地区。1994年撤销益阳地区改设地级益阳市,为湖南省辖市。
湘J:常德市
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是湖南省省辖市,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 5城市群之一。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市。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
常德之名始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和《诗经·常武》“有常德以立武事”,置常德军,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升为常德府,治武陵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常德路。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仍改为府。清置常德府,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武陵县为常德县,1916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置常澧专区。1950年以常德县城区设立常德市(县级),常澧专区改称常德专区。1968年常德专区改名常德地区。1988年撤销常德地区,置地级常德市,为湖南省直辖。
湘K:娄底市
娄底市,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娄底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山清水秀洞奇,自然人文景观竞相辉映,是湘中独具特色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娄底”一名,最早始于宋代,清康熙十二年的《湘乡县志》记载:宋熙宁间,灰箕铺(今清潭村)临涟水河一带建半边街商埠,逐渐形成集镇,并初具规模,称楼底市。之后,其名几经变迁,由楼底---娄底---娄氐,最后又恢复为娄底。对其名称的来由,产生了多种说法,最为常见的,为星宿说,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旧属湘阴县,清置巡司于此。1960年始于此置娄底市。属邵阳专区,1968年属邵阳地区。1977年析邵阳地区北部置涟源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蓝田镇。1978年地区行政公署迁娄底镇,1980年娄底镇改娄底市(县级)。1982年底涟源地区改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撤销娄底地区和县级娄底市,改设地级娄底市,为湖南省直辖。
湘L:郴州市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东接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历史悠久,是古代炎帝部落苍梧越的聚集地,秦末汉初楚义帝熊心的都城,其水系分别注入珠江,赣江,湘江,有天下上游之称。郴商自古往来商贾于湘赣粤桂之间,勤劳刻苦,诚信可靠,人称水上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