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杭州市区疆界图,当时各区还按第一都到第六都命名。
其中中城区的范围,北起庆春门大街,南到清泰街,西傍湖滨路,东靠环城东路,呈一矩形,包括了小米巷、横河桥、金钱巷、马市街、皮市巷、青年路、湖滨路、惠兴路、岳王路等九个街道,区政府在西浣纱路。
▲1949年三野司陆地测量队编印的《杭州市全图》上中城区的管辖区域(红线范围内)。
从老地图上看,当年的中城区应该是全杭州人口最多,也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比如延安路,那时还叫作“延龄路”;现在湖滨音乐喷泉旁边,则显示有5个码头;而今天的浣纱路上,70年代前曾有过一条浣纱河,沿岸杨柳低垂,小桥流水人家。这景象,这画面,让上了岁数的老杭州人既熟悉又陌生,满满的回忆*。
▲50年代时湖滨的码头与西湖游船,码头是有亲水埠头的。
不过,这种上中下三区“三分旧城”的格局并没有持续多久。进入50年代,随着各项建设事业地迅速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所以杭州也跟全国一样,开始了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期间,中城区、艮山区、笕桥区相继被撤,新设的半山、塘栖、临平、三墩、上泗等区也如昙花般一瞬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