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淹没的城市
02面对惨重灾情,国民政府启动了大规模救济行动。
1931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在上海设立了救济水灾委员会,并在汉口设立分会,全权统筹指挥赈灾事宜。
委员会以宋子文为主席,许世英、刘尚清、孔祥熙、朱庆澜为委员,还聘请了中外知名人士为委员或顾问,协助赈灾,比如英国资深赈灾专家辛普森,美国传教士何伯葵、国联卫生部长拉西曼等。
除此之外,民间或各地方的慈善、赈灾机构,如中国红十字会、济生会、华洋义赈会、江苏义赈会、湖北急赈会驻沪办事处等,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也纷纷行动起来。
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皖北区赈务报告汇刊 朱庆澜题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布《为救济水灾告全国同胞书》,称此次灾区之广,几亘全国,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被难人数,至少在五千万以上,强调“今日中华民族,实已濒九死之绝境”,号召全国民众“拥赞政府,力图挽救,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申报》、《大公报》、《国闻周报》等一众报纸,也以大量版面,持续跟踪报道灾情,呼吁政府赈灾,呼吁八方支援。8月底,蒋介石视察武汉灾区,安抚灾民。
组织和宣传工作到位后,接下来就该干活了。
赈灾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急赈。也就是救命,搞来粮食,运到灾区,发放给灾民,或者开设粥棚发粥,还有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包括建草棚、腾空学校、寺庙、教堂和公共房屋。
受灾民众
二是工赈。即以工代赈,洪水退去后,需要打堤挖河修路,让灾民来干活,然后发给他们粮食。
三是农赈。各省农赈局指导农村设立互助组,用农赈基金购买耕牛、农具、种子,赊给农民,收取利息。
四是防疫。大灾之后有大疫,需要防治传染病,包括为灾民注射疫苗、掩埋尸体、消灭蚊蝇、净化水源等、设立隔离医院等。值得一提的是,防疫工作获得了国际社会大力支持,国联卫生部、西班牙、荷属东印度、埃及派来了医疗队,欧洲国家几乎都捐赠过药品器械。
赈灾工作的最大难题是资金问题。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从来就没好过,连年赤字,1928年赤字8000万,1929年1.01亿,1930年2.17亿,靠发公债和借外债度日,拿不出赈灾钱。
等待救济的灾民
当时,有人建议国民政府采购东北余粮赈灾,但国民政府却向美国贷购了45万吨小麦,虽然美国小麦加上运费和利息后,价格远高于东北市价格。究其原因,买东北粮食需要支付现金,国民政府没钱,美国小麦却是贷款,可以慢慢还。
为了筹钱,国民政府还计划发行8000万公债,但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公债市价狂跌,只发了1000万便不了了之。
国民政府还强制公职人员捐款,月薪200元以上者捐10%,400元以上者捐15%。600元以上者捐20%,以3个月为限。决定停止一切非必要建筑,将经费移作赈灾专用。此外,还采取了加征关税、严查官员玩忽职守、对奢侈品加税、禁止屠宰耕牛、向各国提出延缓庚子赔款、用英文广播电台向国际社会说明灾情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