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三个老板娘,义乌老板娘包鸭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6-12 00:15:14

义乌国际商贸城

主播带着手机和充电宝穿梭在商铺间,串联起直播间的观众和义乌商家,他们也通常被称为“网络走播”。刘如群的新店里,每天都有“走播”来带货。

这是一家新中式饰品店,祥云、牡丹、梅花等中国特有的元素融入饰品,吸引顾客驻足。刘如群穿着各种新中式服装在店内忙活着,充当着“活招牌”,不少进店的客人都会问她身上佩戴的款式,看她怎么做搭配。

两年前,刘如群就发现有不少国际大牌用中式元素做设计,一些明星也穿起中式服装,“中国的文化自信都在增强,只是当时‘新中式’普及力度没这么大”,她敏锐地嗅到了“新中式”背后的商机。

筹备近一年,看了十几本中国纹样、传统文化和配色的书籍,和厂里的设计师一起设计款式,四处联系原料商采购天然玉石等材料,刘如群提前准备好迎接“新中式”的风口。

2023年,微博上“新中式”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近30亿,小红书“新中式”相关笔记增长390%以上;2024年,“新中式”彻底火了,1月,淘宝上“新中式”搜索量环比大增683%,仅2024年前两个月,山东曹县的马面裙销售额就接近5.5亿元。

浙江义乌三个老板娘,义乌老板娘包鸭(5)

刘如群的新中式饰品店

刘如群筹备的“新中式”饰品,也在2024年打响“开门红”。新店开业近一个月,销售额就有一百多万元,她还作为商贸城的新中式饰品商家代表,登上了央视财经频道的新闻节目。

“刚来时主要做的是外贸生意,但现在,可能内销的生意占比还多一些”。来义乌24年,刘如群见证着义乌的发展,也是义乌众多老板娘的一个缩影,“来到这里之后,你就没有理由去懈怠了”。

舍弃年薪百万,在义乌“打地铺”创业

在义乌,遍地都是“老板”和“老板娘”。

刚来那会儿,刘如群一听到别人叫她“老板娘”,都会头皮发麻。香港的同事称呼她“Miss Liu”或者英文名“Joan”,广东的同事喊她“刘小姐”,“老板娘”这称呼,对她来说“有点土”。

刘如群1995年大专毕业,靠着英语口语优势入职了一家广东的港资公司,工作两年就成了财务总监,年薪有五、六万元。她的丈夫在一家广东的台资饰品外贸公司做高管,年薪十几万元,“换算到现在相当于年薪百万了。”

浙江义乌三个老板娘,义乌老板娘包鸭(6)

年轻时的刘如群

打工人都有一个当老板的梦想。1999年,刘如群和丈夫打算创业,做饰品。

20世纪90年代,港澳台的时尚之风最先吹向了临近的广东,来自港澳台的饰品企业也来到广东开办公司、工厂,中国流行饰品有了产业生态的效应,由此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广东做饰品,竞争激烈,创业成本也高。

刘如群和丈夫把视线投向了义乌。

2000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近193亿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榜首。这一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外宾和外商,成交额达到38.56亿元。

浙江义乌三个老板娘,义乌老板娘包鸭(7)

第六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 图源:义乌商报

当时义乌的大型饰品工厂或公司不超过20家,房租、人工和原材料等都比广东便宜,“创业成本至少低50%。”

2000年7月,刘如群和丈夫辞去工作,揣着20万元积蓄来到义乌。租厂房,买设备,招工人……为了省钱,还把电脑、电脑桌和床都打包发来义乌,夫妻俩只能先打了十几天地铺。

如此精打细算,20万元也很快所剩无几,所幸工厂的机器刚开始转动,他们就收到了第一笔订单:一位来自法国的客户只看了扫描图纸,就下了一笔10万美元的订单。

刘如群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汇率是8.26,换算成人民币,就是80多万元的订单。

两人都有管理经验,缺少的是实操经验,刚开始生产,就有不少产品报废,资金困难之际,一位台湾朋友汇来25000美元,“就当预付款,我下订单,你们出了多少货就扣,不够再说。”

浙江义乌三个老板娘,义乌老板娘包鸭(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