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样一篇文章,并不是为财务抱不平,而是反映我们一些财务人员日常的做事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的心态,一种救世主的心态。这种心态怎么理解,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做阐述,属于真实问题进行改编。
3月份一位粉丝和我咨询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是机械租赁公司,做土石方剥离工程,属于一般纳税人,属于同时配备机械操作人员的那种,我们开给甲方的发票按照“工程服务”9%的税率,但是我们的司机是向社会雇佣,不属于公司的正式员工、老板答应他们合理避税,不用去开发票,机械是我们自己的买的,但是年限很长了。
问题:现在销项太高,进项太少,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进项的抵扣比例,给公司省钱?
我和他说可以和甲方沟通,你们也操作下分包合同和实际业务,按照简易计税给甲方开票,他说甲方不同意,而且老板也同意按照9%进行开具;
我又告诉他可以尽可能扩大取专票票范围,比如机械地修理、维护、加油等环节;日常的公司管理符合抵扣原则的都可以索取专票,他说这些都已经做了;
作为机械租赁公司,其实际进项基本就是人工和机械的租赁或者购买,其他的如日常经营费用、日常维护费用、场地租赁等等符合抵扣的也可以抵扣,但是这里除了人工之外其他可以抵扣的都已经考虑,当然这里人工还可以考虑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但是毕竟有比例限制,所以人工还是有很大的部分解决不掉。
但是这位财务人员一定要想出办法,比如每个人注册个体户,挂靠劳务公司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有风险的,但是这位财务人员必须要这么做,而且不能提高抵扣比例显得特别苦恼,后来我就没再回复。
这里我想到财务行业里经常说的一句话: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的确财务有时候的心操的太多了,有时候有些财务人员的心操的比老板都多,这就是很多财务人员太累的原因。
很多财务人员把税务筹划理解为仅仅是财务人员自己的事,而且事事都要搞个筹划,否则好像显得自己没有本事一样,这样就搞得财务人员很焦头烂额,不能把相关的任务做分解,这样是很可怕的。
企业大部分的税筹不是在财务,而是在业务,税筹不仅仅是必须节税,也包括不多缴税、不被罚款,这些都是税筹,而这项工作几乎涉及到公司很多部门、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比如业务部门、采购部门、物资部门、法务部门等等,所以财务人员面对税筹时不要局限于财务好像可以把所以的税务问题都解决掉一样,这种事后补救的方式几乎没什么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把税收风险、如何做告诉相关部门,事前把业务做好,才可以实现税筹的目的;
同样日常在账务处理时也是如此,有的财务人员三令五申要求业务取票,但是业务就是不取票,结果时候有的财务人员就特别着急,怎么办啊,所得税前不能扣除了,我账该怎么做啊?
作为财务人员会计处理和税法是应该结合,可是如果前续已经断了的情况下,你财务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最后税前不能扣除,你做好了相关的交底、培训,难道这个责任你非得承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司是一个集体,你都三令五申了,公司人员不遵守,你为什么要去补窟窿,而且业务犯的错你补的了吗?
所以我们把财务太累的原因总结为三点,这三点不包括财务人员自己的本职工作:
1、过度揽责,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没有提前把责任分解掉;
2、过渡太高自己的能力,总觉得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解决,未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3、丢掉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做财务做久了迷失了自我,原则性不强,看似责任心很强,实则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导致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