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历史简介,简介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6-14 03:35:32

出生贫寒,遇到人生第一个伯乐

华罗庚1910年11月出生在江苏金坛县,一家人都靠父亲开的一个小杂货店艰难谋生。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亲还是把唯一的儿子送到学校学习。

华罗庚的历史简介,简介(5)

别看后来的华罗庚是一个大数学家,但是他小时候的成绩却很差,是人们眼中的“傻孩子”、“罗呆子”,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多数人都不大理解。

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全家人过年去庙里拜佛,等庙会散了,大家发现华罗庚不见了。一家人急得要命,到处找他。

结果华罗庚傍晚时分气喘吁吁的跑回家,告诉家人说,“庙里没有真菩萨,都是由人假扮的!”他兴奋的样子,简直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因家境不好,华罗庚不得不经常帮着父亲看店,但是他对这个工作根本不上心。他不愿意和顾客攀谈,他巴不得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看书和演算数学题。

家里没有钱给他买本子,华罗庚就把包棉花的纸积攒起来,用手一张张将其展平,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用来写字和算题。

一次,有个妇女来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位妇女问棉花多少钱一包? 华罗庚头也不抬地说:“43526”。结果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抬起头,说了棉花的价格。原来他刚才说的是数学题的答案。

等妇女买完棉花离开后,他坐下来准备继续算题时,才发现草稿纸没有了,他想一定是刚才那位妇女包棉花时带走了。

华罗庚这下可急坏了,于是顾不得小店无人看管,跑出门就去追。幸好遇到一个好心的黄包车师傅,拉上他向前方追去……

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跟对方说:“阿姨,请……请你把草纸还给我。”

那位妇女听了,把棉花往怀里抱紧了,生气地说: “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又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的历史简介,简介(6)

听到对方的话,华罗庚头上都冒出了汗。他急急地说:“阿姨,要不我花钱把它买下来吧”。

说完就准备掏钱。那位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的执着感动了,她噗嗤笑了一下,就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因为对数学的偏爱和喜好,华罗庚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

有一次上课,他的初中数学老师王维克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正当大家都在紧张思索时,华罗庚举手说出了正确答案:“23个。”

华罗庚的数学天赋让王维克刮目相看。

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王维克就是华罗庚的第一个伯乐。

当时王维克批改作业时,发现其他同学的作业字迹清楚整洁,跟老师的讲解思路完全相同。只有华罗庚的作业涂涂改改,说明他做题时是经过独立思考的,并找到了最简捷的算法。

之后,王维克常常给予华罗庚鼓励和指导。最后,华罗庚这个在其他老师眼中的“差生”,以年级第二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初中毕业证书,竟然是他这一生唯一的证书。

华罗庚的历史简介,简介(7)

挑战权威 ,遇到人生第二个伯乐

华罗庚15岁从金坛中学毕业后,曾经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当时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他只读了一年,就离开学校失学了。

虽然不能在学校学习,但是他却把《微积分》、《大代数》和《解析几何》一直带在身边,在帮家里看店时看书学习,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由于他心无旁骛的学习,顾客来买东西时,他经常把东西拿错,被人嘲笑为“罗呆子”。

父亲看到儿子这般“不着调”,常常责备他,甚至还烧毁过他的书籍和笔记。他跟儿子说:“你就别再想什么去求学了,咱这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来!”然后便张罗着给他娶妻生子。

华罗庚的历史简介,简介(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