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画 杨火根 绘
中华文明很早就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认识;而大禹颁布的“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禁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渔业保护法令。在潘迎捷看来,长江禁渔不仅是为了修补长江生态,也是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是,长江“十年禁渔”后,渔船收缴拆解,渔具统一销毁,长江渔文化的主体——渔民洗脚上岸,长江渔文化元素正在消失。“要知道,很多地方熟悉渔业生产、留存渔家生活记忆、传承渔文化技艺活动的基本上是上了年纪的渔民,这群人在‘十年禁渔’的过程中转产和老去。”潘迎捷告诉记者,“如果不马上行动,有关长江渔业历史的记忆很有可能在十年内逐渐消逝,母亲河也会因此少了一道宝贵的人文风景。”
宁波也很认同潘迎捷的观点,“事实上,长江渔文化亦可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发挥休闲娱乐功能。”
渔民画 杨火根 绘
记者获悉,安徽芜湖已启动建设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暂定名),主展馆面积35000平方米,馆藏数量超过1万件,常设“中国渔业史与渔文化历史陈列”“长江流域渔民与渔村文化陈列”“长江流域传统渔船、渔具与渔法展”“长江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展”和“长江十年禁渔与生态文明展”五个展区,而宁波团队也承接了“中国渔业史与渔文化历史陈列”板块的相关展陈收集工作。宁波表示,团队今后会深入民间,对渔村建筑景观、渔船渔具渔法、渔家生活用品、风俗禁忌、历史神话传说等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