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王田间狮舞
大里王村多王姓。王家祖传耍狮子,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明代,距今已500余年矣。
大里王狮舞号称“河洛狮王”,系我国北派优秀代表,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表演向以大方洒脱、传神细腻、技巧娴熟和难度高著称,享誉大江南北,“徒弟”遍及省内外。
2007年,大里王狮舞已列入河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9月开拍的电影《北狮英雄》,讲的就是清末乱世,洛阳大里王狮舞传承人及徒弟,救贫扶弱,与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大里王狮子上老杆
“扁担赵”莅临半个店
半个店,多地也有之,洛阳口语叫作半个儿店儿,为古称,名字匪夷所思,来历也有两说。
一说在唐代,此地南临隋唐大运河洛河段,为漕运码头,北有东西向的驿道,时因交通地位重要,设有驿站。驿站也称驿店,但该驿站在洛阳城东25华里,只有常规驿站间距的一半,遂戏称半个店。
随着时间的推移,驿站早已不复存,但先后有孟津铁谢之谢姓,偃师河头村孙氏,分别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取名半个店,沿用至今。
半个店村景
另说在明末,时有潘、葛两家在此合伙开旅店,人称“潘葛店”。由于生意兴隆,围绕着潘葛店,居民越聚越多,形成村落,名曰潘葛店。
百年之后,潘姓、葛姓经营的旅店早成云烟,潘葛店却演化为“半个店”,流传至今。半个店下辖还一自然村,曰扁担赵,当地发音“扁南赵”,名气很大,来历同样传奇。
史传后唐庄宗时,河北涿县人赵弘殷,在夹马营掌禁军,住八孔窑。不久,赵妻杜氏先后生了两个男孩,一名匡胤,一名匡义。后来,后唐为后晋取代,赵弘殷因故主亡去官,一条扁担两箩筐挑着两个儿子,和妇人离开军营,另谋出路。
彼时,赵弘殷一家四口,自火街至洛川街桥,略事休整,又一路向东,过塔湾、史家湾,经杨湾,走到半个店,实在累了,就停下来歇脚充饥、哄逗孩子。补了体力,充完电,再继续前行。
若干年后,赵匡胤弟俩先后登基作了大宋皇帝,洛川街休息的桥,人称卧龙桥;半个店村歇脚地,就叫扁担赵,以为纪念。扁担赵后也独立成村,只级别不够高而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半个店从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蚯蚓很是出名,宣传标语曾写满洛白路沿线。后来牡丹剧院的球形建筑也现身半个店河滩,观之美轮美奂,与规划中的东湖相映成趣,远景十分美好,可惜成了半拉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