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这样的和谐只能持续短暂的时间,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香港又开始变得暗流涌动。
其实在抗日战争结束时,国内就有要求收回香港的声音,但此时的中国力量还不够强大,蒋介石政府也无非是英美大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自然是不敢反抗自己主人的。
但英国人很显然有着更深的考虑,他们想两边下注,尽量在中国内战的形势下保持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
一方面可以保住香港的地位,继续获得在这个港口的经济利益,另外一方面最后无论谁取胜他们都不至于太难堪。
与此时正笼罩在国民党的军事打击和白色恐怖下的大陆不同,香港的言论环境是相对自由的。
蒋介石也不能够直接把手伸到英国人的地盘里,因此是能够被我们所利用进行宣传的。
在*和*等党中央领导的授意下,我党在香港与国民党展开了舆论战。
国民党的《国民日报》在蒋介石从香港调兵遣将时发表了关于“祖国健儿”的文章,大肆鼓吹内战,我党的“正报”就及时做出回应,阐明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呼吁过境兵民不要被舆论所裹挟。
《国民日报》大声宣传处置在香港抓获的汉奸,以此来虚张声势,表达自己政府所谓的“人民性”,我们的《华商报》则低调宣传,求真务实,遵照国际外交规则。
而我们在香港的组织也很快等来了蒋介石送的一份“大礼”,由于其独裁的行径,国内许多诸如民盟的党派遭到迫害,纷纷逃往了香港。
很快,我们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阐明了我们的主张与路线,得到了他们的响应和支持,成功将他们从“中间势力”转变为了“民主党派”。
虽然蒋介石曾经要求英国当局在香港取缔共产党的宣传和反蒋活动,但是英国人一直都是敷衍了事,在形势明朗前,他们希望国共双方互相牵制,为自己在香港的统治制造一种平衡。
但是时间到了1949年,内战的结局几乎已经是注定的了,英国人开始感到一些慌张,因为有传言说我军会用武力的方式收回香港。
所以当1949年10月解放军在香港北边步步逼近之时,英国政府很快就发来了照会,希望明确我们这方的真实意图。
但是很快,当军队行进到深圳界河边时,就不再推进了,*和中央军委也很快下令在广东进行战斗的军队撤军,并向英国政府保证香港的地位是安全的。
这是为什么?在当时,不止国内的人们,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但事实上,关于要不要武装解放香港的决定在这一年初就已经做出了,而这样的决定背后,其实蕴含了许多深意和长远的考虑。
*的战略远见“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恐怕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的发展再作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