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从战略上作了全局性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成文化强国,需精准把握“三大文化”着力点。
呵护“传家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模式和政治结构等客观条件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复杂的文化体系,其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沉淀了厚重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意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的人际交往法则,“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国际交往准则等,都深刻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优秀精神及基因,既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力,又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倍加珍惜和呵护,并大力弘扬。**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其中与现代价值理念相融、相通、相契合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创造性地进行现代化转化,赋予其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开放的文化系统,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既放眼世界,又展望未来,对其思想内涵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实现创新性发展。“两创”方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命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的重要路径。
稳住“压舱石”:传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为完成党的政治追求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文化结晶。革命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革命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先进的价值理念,既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见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的文化选择。革命文化所展现的崇高的革命品格、高尚的大众情怀、伟大的实践品格,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性内涵、独特的精神价值、厚重的历史意蕴,都决定了它在中华文化谱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压舱石”。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化沉淀,记录了中国革命悲壮的奋斗历程,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史诗般的宏伟篇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传承革命文化,必须注入时代元素,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新时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必须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赋予革命文化以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不断为其增添新的内涵、意蕴。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中与当代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相契合的内容,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补充坚实、厚重的文化养分。
抓牢“定盘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共同铸就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先进”性,都决定了它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定盘星”作用,必须牢牢把握。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抓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颗“定盘星”,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着力提出立足中国立场、具有中国智慧、反映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足点或土壤“应该是”也“只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文化强国建设站稳立场。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抓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颗“定盘星”,还要以科学态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大胆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的文化,我们始终要以开放、包容、融合的眼光对待外来文化。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中华文明本身就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开放性。只有以开放性的态势不断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才能保持自身文化与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与先进性。
(作者系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付家荣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