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素一
邓亚萍的名字,无论是50后、60后还是70后、80后,可以说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
小时候除了知道她打乒乓球厉害,只要从父母口中听到邓亚萍这个名字,就知道要被父母励志一番,她的出场从来都意味着长辈对孩子的鞭策、激励和期望。
老实说,还是孩子的时候,不喜欢被逼着向谁学习。
甚至到了叛逆期,有些反感被“讲大道理”。
但是等自己真正长大,身为人父人母,有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以后,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不禁想起小时候那些曾经被父母拿来激励自己的优秀的人。
也会主动的想去深入了解一下,他们到底优秀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能那么优秀?再以此激励自己。
011973年出生于河南、成长在河南的邓亚萍,祖籍湖南。
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江苏人,生她那年,父亲已经40岁,母亲36岁。
邓亚萍在参加一档综艺节目时,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糖醋小排,她把这道菜称之为“记忆里妈妈的味道”。
邓亚萍的母亲是个性格十分外向的人,也非常要强,事事都争取做到最好。
和母亲相反,父亲性格相对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父亲做起事来却十分坚持,很有韧劲。
邓亚萍的父亲曾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但因为个头矮,年纪也大了,父亲心中的世界冠军梦被搁浅。
邓亚萍出生,正值中国乒乓球重返世界舞台,受到时代的鼓舞,父亲心里早早就萌生了让女儿“子承父业”的期望。
为了让邓亚萍认识乒乓球,激发她的兴趣,在她还躺在摇篮的时候,父亲就推着邓亚萍到乒乓球训练馆,让她聆听乒乓球和球拍、和球台击打的声音。
邓亚萍刚刚学会走路,父亲就在她的胸前挂了一个小乒乓球,让她每天触摸,用小手拍球。
邓亚萍4岁,小脑袋才刚露出球台,身高还够,父亲就给她垫了砖垫,让她练习基本动作,做启蒙教育。
同时,父亲自己去打球的时候,还让邓亚萍一边看自己打球,一边让她去帮忙捡球。
只要是有比赛的时候,父亲都会带邓亚萍去观赛。
邓亚萍在父亲的启发下,渐渐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待邓亚萍稍大一些,父亲还给邓亚萍讲述中国乒乓球队的励志故事,激励邓亚萍明白“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道理。
邓亚萍小时候脾气非常急躁,虽然好强,但打球并不得要领。从小和人打球,只要打输了她就拉着别人非要再打一场。
体育竞技,并不讲拼蛮力,光有不服的劲还不行,还要有技巧。
每当邓亚萍因为输球而躁动不安时,一旁淡定自若、如定海神针的父亲就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她拉回到现实中来。
父亲不仅告诫她输了不要急躁,更帮助她分析每次输球的原因,帮她找方法、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