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存的铁甲堡舰体外壳
经考古确认,舰体残骸呈上下颠倒翻扣在海底,舰艏东北向,由艏至艉微倾2-3°,总体残长80米,宽12米,泥下最大埋深达6.4米。“经远舰”沉灭后遭受长期破拆,底舱已被抓损殆尽,由于舰体翻扣,底舱上面的生活舱室及甲板上的武器装备反而保存下来。由于舰体前后倾斜,舰体最前端已破坏到生活舱,舰体后半部的生活舱未遭到破坏,舱室甲板还有保留。
此次“经远舰”的发现,首先是平息了“经远舰”沉灭地的争议。在此之前,沉灭地有大鹿岛、庄河、海洋岛等多地的分歧,而此次随着“經遠”铭牌的发现,最终确证“经远舰”沉灭于庄河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舰在虾老石东八里许”基本吻合。
玻璃保存完好的舱室舷窗
“经远舰”调查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的北洋海军舰铭牌,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首次得以明确。同时,“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发现为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此次水下考古调查摸清了整个沉舰的残存情况、埋藏状态、遗物分布等诸多信息,可以借些还原激烈海战的一些细节。
小锅炉
带火烧痕的天幕杆
甲午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被蒸汽机装甲战舰取代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是世界各国海军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其交战模式、舰体结构、火力配备等等一直是后世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同时,甲午海战也是中日近代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改变了中国、东亚的政治格局。此次水下考古调查成果有助于推进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漳州元代沉船遗址,填补龙泉窑瓷器外销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700多年前一艘满载龙泉窑瓷器的船只在漳州古雷圣杯屿海域沉没,从此深埋海底。
圣杯屿沉船是继平潭大练岛沉船之后,福建沿海发掘的第二艘元代沉船遗址。该沉船遗址位于圣杯屿海域水下28米至31米间,发现于2014年,2016年和2021年先后进行了两次重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