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群众经验,蚕豆在中午时如果叶片萎蔫、变灰白色,应及时灌水,萎蔫的时间过长会影响植株生长,并造成花荚脱落。在灌水技术上应注意放大水速灌速撤,切忌细水长流,慢灌久淹。
- 灌水次数
灌水次数受气候、土质、地势和品种影响较大。一般大粒品种需水较多,不耐干旱,应适当多灌;小粒品种比较耐旱,可适当少灌;中粒品种的耐旱性介于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之间。
不同土壤结构的保水能力有很大的不同,灌水多少也会不同,如土质粘重的胶泥田、红泥田、窑泥田等保水保肥力强,应适当少灌;土质含砂的砂田、夹砂田等,保水保肥力弱,则应适当多灌。
蚕豆分阶段灌水技巧灌水技术除应掌握以上方法外,对各生育时期水分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灌水显得十分重要,现就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的灌水技巧介绍如下:
- 苗期灌水
蚕豆苗期(出苗至现蕾前)叶片少,气温低,水分蒸发慢,因此耗水量较小。除因缺水出苗困难的蚕豆要及时灌水出苗外,一般都不灌水。如果苗期土壤水分过多,不仅达不到高产的长相,还会引起镰刀菌的侵染,造成根腐、茎基腐烂死苗。苗期不灌水或少灌水,可促进根系向下深扎,控制地上部分旺长,达到根多、根深、苗壮的高产长相,为后期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1、苗期“蹲苗”少灌水作用
蚕豆苗期“蹲苗”(延迟苗期灌水,即出苗至现蕾初花期不灌水,结合中耕二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作用是:
(1)有利于防止“瘟棵”死苗。蚕豆“瘟棵”死苗与苗期复水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复水早的比复水迟的表现严重。
(2)有利于适当延迟苗期复水时间,调节土壤水分供应,能大大减轻病害,促进全苗。
(3)有利于茎枝间的协调发展。
而在蚕豆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分枝之间生育上的不平衡性,即分为有效枝和无效枝。有效分枝中又有强枝和弱枝,一般强枝占60-70%,弱枝占30-40%。强枝和弱枝在结荚、每荚粒数和百粒重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2、“蹲苗”少灌水效果
采用“蹲苗”技术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主茎的营养生长,促进了分枝的生长,分枝间在植株生长前期就比较协调平衡。在播种后的50天到70天内,可以发现“蹲苗”的分枝与主茎在生长上的差异比未“蹲苗”的都小。
例如播种后60天比较株高,“蹲苗” 的第一分枝比主茎增1.3厘米,第二分枝比主茎增0.15厘米,第三分枝比主茎减9. 81厘米;未“蹲苗”的第一分枝比主茎减7.15厘米,第二分枝比主茎减15.89厘米,第三分枝比主茎减21.75厘米,有利于植株各器官间的协调发展。“蹲苗”的株高减46.0厘米,结荚部位降低34.3厘米,每枝结荚数和每枝粒数分别增加2.96个和4.6粒,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差别不大。
说明“蹲苗”后植株各器官在形态上、生理上比较协调,促使经济性状表现良好,有利于协调群体结构。一般不“蹲苗”的植株因比较高大,进入现蕾期就封行,徒长荫蔽,造成营养亏缺,致使无效蕾、花、荚多,产量不高。实行“蹲苗”后,一般封行期推迟到开花期,因而叶片受光充分,尤其植株中、下部叶片受光良好,有利于创造一个高效的群体结构,每亩荚粒数显著增多,产量提高。所以苗期“蹲苗”基本不灌水或者少灌水,这是保证苗期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花荚期灌水蚕豆花荚期对水分的需要量最大,是对水分需要的临界期。同时也是蚕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既要增大植株体积,揩好丰产架子,又要大量开花结荚。如果水分不足,则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同时还会造成叶片萎蔫,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光合产物运转不正常,造成花荚脱落增多。
- 花荚期灌水的重要性
其中蚕豆花荚期0-3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以25-30%左右为宜。如果在0-3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低于20%就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低于15%会造成大量无效蕾、花、荚。土壤含水适当,盛花期正常生长的植株,株高为46. 5厘米,复叶数13.3片,主根长31 .51厘米,侧根数49.21条,根瘤总数76.5个。
无效蕾、花、荚率为54.6%3土壤水分不足的株高仅31.2厘米,复叶数9 .3片,主根长19.6厘米,侧根数38.1条, 根瘤数41.2个,无效蕾、花、荚率77.2%。若蚕豆花荚期正值冬春干旱季节,空气湿度低,气候干燥,寒流侵袭频繁,因此蚕豆主产区都特别重视灌好花荚水。
- 灌水时间与次数
一般是在蚕豆开花结荚期根据土质、地势和苗棵生长情况决定灌水时间和次数。“高炕田” 由于地下水位低,土壤表层易干旱,需分别灌好现蕾、开花、结荚水;平坝区地下水位较适中,主要根据土质情况决定灌水次数。如土质粘重的胶泥田、红泥田、窑泥田等,一般着重在腊月和立春前后灌好开花水和结荚水;而砂田、夹砂田则要根据苗情适当增加灌水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