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对一户农户的蚕豆进行分拣,中间那堆白眼的是嘉定白蚕豆。 /陈珏 提供
上海其他郊区的本地蚕豆种植状况与嘉定相似,可以推测,品种很可能也已经混杂了。
既然本地蚕豆可以说是一个统称,那么问题三来了:
本地蚕豆好吃,究竟是因为品种,还是因为就地采摘特别新鲜呢?
陈珏认为,两者兼有之。
去年,他们把收集到的嘉定白蚕豆、外省市收集来的20多份蚕豆资源蒸煮后进行品鉴比对。
结果发现从口感上来说,嘉定白蚕豆具有绵粉糯香且皮薄的特点,在口感上风味最佳。
“本地蚕豆,相对来说因为地缘相近,可能品种相似。能够保留下来的,往往是最受我们上海人喜欢的风味。”陈珏说。
陈珏和同事们种植的嘉定白蚕豆开花了 /陈珏 提供
“另外,本地的农产品,特点就是新鲜。而蚕豆又是一样特别讲究新鲜的农产品。”她分析说。
“外地产的农产品可能也很好,但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淀粉、蛋白质会转化,品质就有可能下降。”
翁令娴也观察到了这一点:“外地蚕豆放在编织袋里运过来,豆与豆之间挤压,拿出来烫乎乎的,就不好吃了。这种豆我们不炒的,就剥剥豆瓣。”
这或许也解释了本地人对于本地笋和本地玉米的迷恋。
在没有冷链运输的年代,这两样同样讲究新鲜的农产品从外地运过来,品质难免有所损耗,自然比不上本地现摘现吃的。
03
当然,上海人尤其是本地人对本地蚕豆的信仰当中,很难说没有一种对于物以稀为贵的珍惜,以及本土认同感。
去年,陈珏和同事去徐行农贸市场寻找本地蚕豆的时候,发现农户说起嘉定白蚕豆来还是很自豪。
“从日本豆进来到现在有将近三十年时间了,把一个本地品种淘汰掉也是有可能的。”
“还好有一部分本地人一直在种。市场上也卖得掉,本地人喜欢吃,所以农户每年还会留种。”
陈珏和同事们从收集来的老熟种子中分拣优选出了一部分 /陈珏 提供
那些对嘉定白蚕豆有感情的农户大都六七十岁了,分布在嘉定北部的工业区、华亭、徐行、外港等地,而嘉定南部的江桥、南翔,早已经城镇化了。
“现在转非农户口,他们的子女务农的不多了——搞农业多辛苦啊!”
“但是这些老农民喜欢农业,有些土地被征用了还没开发,他们只要看到有空地,就会想尽办法去把它变成菜地。”
目前,陈珏和同事们正在对嘉定白蚕豆进行提纯复壮,希望在保留它原有优良品质的同时,选纯选优,为本地品种栽培提供更多的种源。
“本地蚕豆上市比较晚,那时外来蚕豆已经占据市场优势,本地蚕豆卖不出价格,没有经济效益就很难规模种植。”她解释说。
“所以我们就想提早栽培,通过春化促早处理,同时利用设施栽培技术,趁蚕豆价格高的时候抢占市场。”
对嘉定白蚕豆进行大棚设施栽培 /陈珏 提供
不过,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种选育的进程是很慢的,要一年年反复回交、选育。”
眼下,陈珏希望能先培育一批较纯的嘉定白蚕豆种子,提供给本地合作社和农户种植,来恢复嘉定白蚕豆这一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