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发现,气泡仅在一定速度以上才会形成,而速度又取决于喷射气流的宽度,如果射流较宽,那么形成气泡的阈值将较低,简单来说,就是喷射的这股气流要和你皂液膜宽度相等甚至更宽,气泡才会更容易形成。
大家也可以回想小时候吹泡泡的那根小棒子,上面的圆环一般都会比嘴巴要小,因为我们是通过嘴巴吹出气流。
这还没完,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纽约大学应用数学实验室的数学家对此进行了微调,进一步得出了推动液膜形成泡泡所需的流速,以及这种流速和圆圈尺寸等数据的相关参数。
根据他们的实验发现,气流对泡泡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强劲而稳定的风推动圆形的皂液膜来形成泡泡;另一种则是通过输送缓慢而轻柔的风注入到小泡泡中,再把泡泡慢慢吹大。
而我们看到街头表演弄出的巨型泡泡就用到了第一种方法,表演者会跑起来或者快速挥动手臂,来提供皂液膜“变凹”所需要的强劲而稳定的气流。
除了气流因素之外,肥皂液的组成成分也是“吹出大泡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贾斯汀·伯顿(Justin Burton)副教授,他在巴塞罗那开会时碰见街头表演者吹出了巨大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泡泡出现了薄膜干涉的光学现象。
对此,伯顿教授知道这是由于光从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时产生的干涉图样所致,让他感到惊讶的并非这个,而是如此薄的泡泡是怎么维持那么大表面积却没有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