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是一个人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关键阶段。在中小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一是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涯理念,建立正确的生涯态度,掌握生涯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二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规划生涯发展的进程,在自我体验过程中开发自我潜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三是帮助学生制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生涯规划,积极做好知识、技能、思想方面的准备,对学生未来的高考、专业选择、职业认同都大有裨益。
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是否能有效破解就业难题?答案是肯定的。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以自己追求的目标为出发点,建立长远的价值观,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取得自我肯定和对未来职业认定后,有效激活内动力,寻找发挥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完善自我,实现目标。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自2014 年《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新高考改革牵动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自2014年上海、浙江开始试点改革,截至2021年,各省市均已启动新高考改革,广东、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南等省份于今年开始执行新高考,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全面实行新高考。新高考改革将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必须学会选择,慎重思考未来的发展。
新高考打破了“唯分数论”的单一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录取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新高考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规划问题前置,倒逼学校重视学生生涯规划,要把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带来的诸多挑战,学校必须要重视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学科课程有机渗透生涯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助力生涯规划,课外实践活动支撑生涯教育。
第一种途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生涯内容。学科内容中包含了许多隐性的职业特征,教师要提炼教材中隐性的生涯内容,寻找学科教育与生涯发展教育结合的契合点。
同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方案。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水平和兴趣选择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课程结构提供建设性意见,弥补学生的知识体系缺陷,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制订合适的课程计划。
第二种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生涯规划。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进行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是学校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最主要的形式。一方面,生涯规划能力与个体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教会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另一方面,生涯规划从静态到动态、从短期到终生、从关注行为职业发展到注重心理品质提升的转变,标志着生涯规划逐步迈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具体可以利用心理测验、个体生涯咨询、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微课教育等形式。
第三种途径——课外实践活动支撑生涯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是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有益补充,能够唤醒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好奇心,激发职业兴趣,深化对不同职业角色的认知和职业体验。
学生生涯规划六步法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支持,更需要青少年主动调整与改变。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自我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六个步骤。
1、自我觉知与承诺
弗兰克曾经说过,人类不需要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需要有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生涯规划的第一阶段是让学生感悟生活的意义,能够认识到生涯规划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确定未来的目标。生涯规划就像是用心播下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未必能马上发芽,但贴心照顾、耐心等待后其结果定会差强人意。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主意识,寻找人生理想。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用传奇人物的生涯轨迹启发学生,让学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为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教师可以设计活动来进行引导,如活动:我的自画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画像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可以采用任何形式表现自己,并用四个词形容自己。之后,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自画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阶段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探索独特的自我心灵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不断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自我探索的目的不仅在于思考自己是谁,会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明晰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自我探索主要有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