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变形题我之前回答过,而之所以会出现如题所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太阳的高度角的季节性变化。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椭球体,她在自转的同时也围绕着太阳系的中心恒星太阳公转,由于复杂的宇宙环境,使得地球的公转轨道成为一个偏心率约为0.0167%椭圆形(行星徙动理论),而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并且太阳所处的这个焦点并不在椭圆的中心位置。
既然焦点不在椭圆的中心,那么就存在长半轴和短半轴之分,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时候离太阳相对较近,有时候相对就比较远,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近的时候称之为“近日点”,而地球离太阳比较远的时候称之为“远日点”,从距离来看,近日点时的日地距离约为1.471亿千米,远日点时的日地距离约为1.521亿千米,二者相差约500万千米。
从地球处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月份来看,近日点时是每年的1月初,而远日点时每年的7月初。以北半球为例,每年的3至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为月冬季(南半球刚好相反,12-2月为夏季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9-11月为春季)。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季节的更迭是以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由于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即黄赤交角为23°26′,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南北半球的太阳的高度角是不同的,因而接受到的太阳热量也就不同,进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当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因此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相对要大一些,并且南半球昼长夜短,因而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强,整体温度较高。而此时的北半球由于太阳直射角偏小,且昼短夜长,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因此整体温度较低。
总之,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地球与太阳距离的远近对地球温度(季节)变化影响十分微弱,而影响地球温度(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