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狐狸精、狐妖一直都是重要的配角,而在动漫、修真小说、二次元世界里,狐妖更是“妖族”的重要成员,例如日本热血动漫《火影忍者》男主角漩涡鸣人更是九尾狐的人柱力(载体)。近期火爆的电影《姜子牙》、《赤狐书生》等,狐妖的戏份几乎占据了全剧的一半篇幅。
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狐妖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唐代以前,九尾狐官方记载多是正面形象从先秦时期《山海经·南山经》中的中立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九尾狐被描述成一种可怕的怪物。
先秦末期吕不韦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记载:“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这时的九尾狐已经不是一种凶恶的野兽,而是一种祥瑞,一种圣人贤王降世的象征。
到了汉代,九尾狐的祥瑞化开始了,从汉代班固编撰的《汉书·五行志》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关于九尾狐的记载,而且都是偏中立或直接说九尾狐就是祥瑞,关于九尾狐是凶兆的说法,基本上都没有被收录。班固领衔编纂的辨经作品《白虎通》中描述,九尾狐可以接受圣人的道德教化,以祥瑞身份与凤凰、白虎、麒麟并列。
三国时期,九尾狐甚至作为祥瑞,先后在鄄城(今山东菏泽)、谯(今安徽亳州)现身,预示着汉献帝会禅让皇位给魏文帝曹丕。
再到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代,人们认为九尾狐并没有跟周文王、周武王作对,它反而是周王朝的坚决拥护者。
在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中记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原来不是女娲命九尾狐附身妲己祸乱朝歌,而是周文王应九尾狐的呼唤,让九尾狐指引东夷归顺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