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都比较熟悉,其中有一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其中的“宛”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南阳为什么古称“宛”,难道是因为南阳盆地的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像“碗”?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1.31万人(2020年)。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一面水,西依秦岭,北靠伏牛山,东临桐柏山,南近汉江。南阳境内还有许多河流如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古代水运曾经非常发达,是中原四大水陆码头之一。
南阳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为“楚豫雄藩,秦吴咽喉”。南阳向东北过方城道可至许昌、郑州、开封,向东南经桐柏山西麓的枣(枣阳)随(随州)通道可达武汉,又可以过义阳三关至信阳,向南沿荆襄通道可达荆州,向西经武关可以进入关中平原,沿汉水可达汉中盆地,向北过鲁山可直抵古都洛阳。
南阳和秦、汉都有解不开的缘分,春秋时周天子为防范楚国,在南阳地区分封了吕国、邓国、申国等很多诸侯国,之后都被楚国吞并。楚文王置宛邑,为何如此命名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说神农氏曾赞南阳“此地真乃灵气宛潜、富民宝地也”,故楚文王用“宛”字为此地命名。另一种说法和地形有关,《说文解字》中对“宛”有一种解释为“四方高中央下”,这和南阳盆地的地形非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