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多雨潮湿,炎热来得比较慢。但是大街小巷里、学校周边、山脚下、公园里,不约而同响起吆喝声“豆花、凉粉、龟苓膏……”
从二十多年前的两轮自行车,逐渐到三轮自行车,再到现在的三轮小电动,改变的是器具,不变的依然是当地当季特有的食品。
豆花、凉粉、龟苓膏,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零食。盛夏的时候,豆花稍嫌甜腻,龟苓膏有点苦,小孩子最爱吃的,还是凉粉。
凉粉又分为两种,黑凉粉和绿凉粉。它们其实是用同一种材料制作而成。每年夏天,采收凉粉草地面以上的部分植株,切断晒干之后,煮制而成的就是黑凉粉了。一般人家,觉得原草制作麻烦,每逢夏天就会直接购买成品黑凉粉,每袋大概是50克粉末的样子,可以用刚烧开的开水搅拌晾凉,也可以直接煮一会儿晾凉而成。囤上十来包,每天吃几碗,一个夏季就过去了。
很久之前,黑凉粉成了烧仙草里的主角儿,后来,它又成了芋圆里不可或缺的实力配角。
可能是吸收了太阳的能量,黑凉粉有一股特殊的味道,非常特殊——淡淡的中药味。当然,它本身也是药食同源。
对于我来说,夏天满眼都是浓绿翠绿碧绿色,我更喜欢绿凉粉。每逢在街头听见卖绿凉粉的,必须要买上一份。割一两刀凉粉放进碗里,浇上一勺蜂蜜或者糖浆,碧翠色晶莹剔透仿若流动。尝一口,嫩滑清爽,冰凉凉的,所有躁意消解殆尽。
糖浆凉粉草
长大之后,阴差阳错关注了农业,猛然发现,小时候常常吃的绿凉粉,就是由这种草制作而成,邻居种了许多。讨了一些回来,种在小院里。
刚好一直在下雨,种下去之后,也不需要花费什么精力去照顾它。在它们还弱小的时候,扒拉掉周边的杂草,施点薄肥,就可以放手不管。毕竟这货名字里也带了个草字,生命力强盛,迅速覆盖占领地盘之后,其他草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了,几个月之后,蔓延成一大片。
蔓延成一片的凉粉草
浓绿的叶子在夏风吹拂中,轻轻巧巧晃动着,恍惚中仿佛看到一块绿凉粉在招手。这时候就不会嫌弃天太热了。赶在早上太阳还算不那么酷烈的时候,去地里割一篮子比较嫩的凉粉草回家。
清洗是重点,毕竟是成品是果冻状,必须要把泥巴沙子都清洗干净,如果植株里藏着黄叶子,必须手动挑出叛徒之后,再放在清水里反复清洗,直至摸到盆底没有杂质才算完成。
洗干净之后,放锅里。水量漫过凉粉草,开火,煮软。
捞起来晾凉,放在纱布袋里,盆里盛点清水,用力搓凉粉草,把胶状物质(黏液)搓出来,直到水墨绿。草叶子不再有黏液即可。黏液倒进之前煮凉粉草的水里,搅拌一下,过滤两遍,开火。(渣子可用作堆肥)
搓出来的凉粉草粘液
在煮凉粉草的同时,最好把泡了四个小时的粘米放进豆浆机打碎,过滤好备用。
凉粉液煮开时,转小火,一手慢慢把米糊倒进去,与此同时,另一只手要用勺子不停搅动,以防出现白色块状物,难看且影响口感。
烧开至冒泡,把白色泡沫舀出来丢掉,感觉液体较之前粘稠,关火晾凉凝固。凝固后的凉粉,柔软若流动状,却又坚韧如大勺不易压碎,只能用刀竖着切下去,成小块盛进碗里。
凝固的凉粉草
瓷白色的碗,衬着碧绿的凉粉草,视觉上已经是夏天的盛宴。
刚好家里的两箱土蜂,每年给我们进贡一点蜂蜜作为房租,因此也用不着熬煮糖浆,放两勺蜂蜜混合一起,绿凉粉的特殊香气,带着一点点蜂蜜的香甜,清爽可口,柔韧嫩滑。
虽然有点费时间,但是,长夏寂静,不捣鼓捣鼓新鲜的原汁原味的好吃的,怎么对得起本地长得如此欣欣向荣的食材呢?
加了蜂蜜的凉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