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原理
于是我们有了另一种选择,可以通过镜头来查看自己的外貌。镜头可以将我们的样子定格拍成照片,也可以录下我们持续不断的影像,组成一段视频。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镜头是由数个凹凸透镜组装在一起形成的,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让影像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但即便如此,随着角度和距离的变化,镜头中的我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
相机镜头放大图
所以在照片中的自己反而与真实的外貌出现相差甚远的情况,于是每个人都会觉得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拍照更好看,别的角度就只将自己拍得特别丑。这样美丑程度浮动如此大的外貌记录方式,很明显会很难看到自己的真实模样。
镜子里的自己是否要好看30%?上文说的几种方法,归根到底,我们都是都无法识别出自己最真实的模样,所以最后我们只能通过已有的方法进行折中观察。
所幸,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内置了一款图形处理软件。有许多图像会被大脑的自动补充功能进行改善。所以我们每一次照镜子都不会觉得镜子中那个左右颠倒的自己很奇怪,因为大脑在经过短时间的适应之后,就能够通过脑补还原出原本的模样。
每人自带的“PS”软件
这个是一个比较神奇的过程,比如某一天给自己剃一个大光头,或者换个比较奇特的发型,照镜子的一瞬间,所有人都会觉得镜子里的人十分陌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镜子中的人好像又慢慢变成了自己。
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镜子中的自己,其实是左右颠倒后被大脑修改、适应并且美化过的自己。
这就涉及到一个效应——重复曝光效应。我们每个人对身边的人都会有一个第一印象,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主要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审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那个人多次重复的接触后,这个人的各方面条件都会被融入到我们对他的印象中。
待人接物是门学问
比如一开始看这人长得一般般,但是接触后发现,这人文质彬彬,待人接物都十分得当,于是在我们眼里的他就会多一种气质。再加上经常重复性的见面,让我们的大脑有更多的机会美化他的外形。于是就会出现,身边的人越看越好看的情况。
而每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总能时不时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而且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所以重复曝光效应其实也能在自己的身上起作用,因此不可避免的,镜子中的自己总是会被本人对自己的印象所影响。
所以其实镜子中的自己也不一定会被美化,如果是那种内心对自己不自信,甚至不喜欢自己的人,有可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是被丑化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