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海拾遗:“吃豆腐”是怎么来的,“冤家”最初的含义
一.“吃豆腐”一词是怎么来的
据记载,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造丹药时无意发明的,后来被当作食物,用以烹制各种菜馔。豆腐作馔,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经济实惠,在餐桌上甚受国人喜爱。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经常吃豆腐,除了有益中和气,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解酒等功效外,还可以防治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所以,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可是,现在经常使用的“吃豆腐”一词,己不是食用豆腐这么简单的意思了。如今所说的“吃豆腐”,是占女孩子便宜的意思,有时甚至可以视为“性*扰”的含蓄说法,被使用在多种场合。那么,为什么食用豆腐会和带“黄”的“吃豆腐”扯上关系呢?有人认为,“吃豆腐”的说法与民间常有“豆腐西施”的戏称有关:豆腐店的老板娘因常食用豆腐而细皮嫩肉,因此被戏称为“豆腐西施”,为了招徕顾客,“豆腐西施”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如此,便引得不少男人常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还有一种说法可信度更高:旧时丧俗有“吃豆腐”的习惯,即丧家在为答谢亲友邻舍吊唁帮忙而准备的饭菜中,必有豆腐一馔。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做“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有些人为了填饱自己的肚皮,经常厚着脸皮去蹭饭吃,时间久了,“吃豆腐”便有了占便宜的意思。而把“吃豆腐”用在男人对女人的上面,就有男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了。
二.“冤家”最初的含义
“冤家”最初的含义是指仇敌。但在宋人诗词,元人戏曲中,“冤家”却成了相好的昵称,用来称呼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放手的人。宋代蒋津提到的《烟花记》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寝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孤思忘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易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烟花记》准确地概括了“冤家”的六重含义,诠释了男女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情感。难怪古往今来,深陷爱河的男女们,都爱以“冤家”相称。
三.有关“兰”的考证
据考证,今日之兰花是从唐末开始栽培的,此前出现在诗词中的“兰”,都不是今天的兰花,而是指香草。专家考证,我国最早涉及真正兰花的记载,是唐末唐彦谦的《咏兰》诗:“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其中,“翠环”是指下弯成半圆形的带状绿叶,“苍玉”是指绿白色的花朵。而在香草类中,只有兰属植物有这样的特征。因此,根据《咏兰》一诗及其他诗文推断,国兰在唐代末年即九世纪下半叶,就己在上层人士中普遍种植。此后的宋、元、明、清各朝,描写兰花的诗歌和绘画逐渐增多且精确,赏兰也随之进入昌盛时期。
四.话说“金龟婿”
很多人都知道“金龟婿”这个词是用来形容身份高贵的女婿的,但未必都知道“金龟婿”的来源和历史。“金龟婿”这一称谓可以追溯到唐朝,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有》诗中:“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首诗,以一位贵族少妇的口吻,讲述自己的苦恼:屏风后无限娇媚的自己,最怕寒冬刚尽的春宵。因为丈夫是身居高位的“金龟婿”,每天必须早起上朝,只剩下自己孤零寂寞地呆在床上。
要理解“金龟婿”,先要了解“金龟”与人物身份的关系。何谓“金龟”?金龟最初是指用黄金铸的龟纽官印。在汉代为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所用,后泛指高官之印。金龟也是唐代官员随身佩戴的一种辨别身份,区分官位高低的饰物,佩戴者皆为亲王或三品以上的官员。后世遂以“金龟”作为高官或身处高位的代名词,而“金龟婿”则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