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幼儿时期,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充满兴趣,当孩子专注于玩玩具,画画,甚至看动画片的时候,在孩子不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
做到不存在就是最好的帮助,最忌讳的就是孩子自己玩的好好的,一会问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水果,热不热,或者问你在画什么?看绘本有没有不懂的?
我们往往会认为,玩的时候打扰一下是没事的,实际上这个时候任何打扰他的行为,都在伤害孩子的注意力。
有这个时间不如自己在另一块地方,做点自己的事情。难得孩子能安静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家都互不打扰,对孩子和大人都有益处。
2:不贴“不专注”标签
贴标签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没事就唠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自己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法改。
这一点同样用在学习中,不要贴不聪明,学不好这种类似的标签。
我们这个社会有一个印象:女孩子不擅长数学。
这其实就是社会在给性别贴标签,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子,很容易就会认同这个观点,从而真的学不好数学。
而实际上,2000年以后,累计的高考理科状元中,大部分省份女生都多于男生。根本看不到女生学理科不如男生的现象,学不好很多时候源于社会的标签。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要教会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玩就是玩,读书就是读书,吃饭就是吃饭。
很多家长因为要哄孩子吃饭,而边放动画片边让孩子吃饭,因为这样会省很多事情,但是实际上这种行为久了,孩子很容易形成分心的习惯。
我们带葡萄和朋友聚餐的时候,也会因为不想孩子闹,而把手机丢给孩子。但是一直以来坚持一点,如果开始吃饭了,必须把手机还给我。
但是不强求孩子一定要跟我们从头吃到尾,如果她告诉我们已经吃饱了,那么可以继续玩手机。但是就不要再吃饭了,如果回到家说饿,对不起没有办法,因为吃饭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次两次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吃没吃饱,次数多了,她会选择先吃饱再玩。
4:给孩子大段留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