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管虎导演,葛瑞、管虎、吴兵编剧,彭于晏、佟丽娅领衔主演的电影《狗阵》已于6月15日在全国公映。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2008年的西北小镇,刚假释出狱的二郎(彭于晏饰)重归故土,面对旁人的偏见和防备,不知该如何开启新生活。他迫于生计加入打狗队(大量家庭迁移出小镇,导致很多被弃养的宠物狗变成流浪犬),不合群的二郎拯救了一只性情暴烈的流浪黑狗,他也在和黑狗的相处中由同命相怜逐渐发展到互相救赎。当人性与潜藏的动物性,伴着凛冽西风和雄奇日食,在西北的旷野中神性般交融,最后在荒原上穿破狗阵从容而出时,一直倔强的二郎突然露出微笑,骑着摩托带着小黑狗坦然向前,不再回头。如同片尾的致辞:“献给重新上路的人们”。
《狗阵》“互相救赎”版海报。
《狗阵》曾获得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大奖,被誉为“拥有令人惊叹的诗意,想象力,以及精湛的导演力。”这也是对这部充满作者色彩影片做出的精准肯定。二郎特立独行不强求被旁人理解,却难掩骨子里的血勇,性情沉默冷峻,却不乏内心的柔软。从二郎这个角色身上不难看出导演管虎的影子,一位雄赳赳硬汉导演,通过各种冷静中又带有敬畏的作品,将自己对时代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用充满蓬勃生命力的镜头展现。管虎曾多次说过,“容许一部分不同的人存在”,接受新京报的专访时,管虎再次表示,这部影片实际上是讲述关于大时代动荡中人的命运的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有的人上车了,有的人没赶上,而大城市之外的这群人的生活,也值得被记录,“不把摄影机摆过去,我觉得是特大的一个缺憾”。在管虎看来,关注另外一种人群,另外一种人生,也算是功德一件。其实这也是他作品里一直试图表达的精神内核。
管虎在《狗阵》拍摄现场。
片中“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别回头,前面有天空、树木和沙洲”的诗句唤醒了管虎的遥远回忆,他聊到电影和现实中的微妙父子关系时,语调逐渐柔软。而谈起对冷峻现实的关注和“再上路”式寓言的创作初衷时,管虎话语间的张力喷薄而出。
父子关系:缺少沟通是一种遗憾
管虎的父亲管宗祥2023年11月去世时,《狗阵》正在做后期。这部电影上映后,结尾写着“谨以此片纪念我的父亲”。电影中,二郎和父亲都不善言辞,有一种沉默的对抗。管虎说,几千年来中国式父子关系都差不多,包括他自己,基本上男孩在叛逆期开始对抗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亲,这种关系可能会延续一辈子,最后大家都想沟通都想交流,但是中国男人不善于说出来,基本上都藏在心里,这是很遗憾一件事。
新京报:电影片尾写着“谨以此片纪念我的父亲”,为什么想到以这样一部片子献给自己的父亲?
管虎:我父亲走的时候已经100岁了,拍《老炮儿》的时候他95岁,因为得快速从一个点位到另一个点位,需要有人背他,别人不敢,只能我背他。父子之间多少年没有肢体接触过,一接触突然发觉怎么那么轻,他年轻的时候可壮了,这是一种生命在流逝的感觉,我当下心就软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到最后也没有表露出来,所以有一种遗憾。
管宗祥、管虎父子在《老炮儿》拍摄现场。
新京报:你的电影里用较重的戏份呈现父子关系的,好像就是《老炮儿》和《狗阵》。一个是父亲的视角,一个是儿子的视角。为什么这两部电影会聚焦父子关系?
管虎:《老炮儿》这部戏能成立,父子关系是躲不过去的,它就是以父子为主线。《狗阵》中我要截取二郎这么一个30多岁刚出狱的男人的生活,父子关系也是躲不过去的,我也不能横加干涉,把这事儿拿掉,我要忠实记录,包括以我的经验履历、跟朋友聊天,想象原来他们是这样一种呈现方式,我就忠实记录下来。
新京报:你自己跟父亲之间的一些相处细节,有没有放到影片中来?
管虎:电影中二郎有句台词:“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洲……”这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听我父亲教学生朗诵的诗,当时印象特别深,后来就忘了,到了弄剧本的阶段,又想到了这句诗,找出来发现是俄罗斯当时挺有名的一个诗人涅克拉索夫写的,我一看就跟这个故事的主题很贴合,这是我父亲给我特别重要的一个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