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内容调整“语调与语速”
想活跃谈话氛围时,不妨用“高语调快语速”来附和,而在想让对方冷静时可以用“低语调的慢语速”。
2. 不知怎么办时可以“沉默地点头”
“沉默地点头”是解决附和难题的万金油。不需说话,只需认真颔首就好。
3. 附和之前先等“1 秒钟”
大部分人的附和节奏过快。停顿“1 秒钟”再做附和,能让谈话更稳定地进行下去。
4. 复述对方的话
“换一种说法”重述对方的话,会让对方感觉到 “他的确在听我讲话”。
5. 带着真挚的“感情”附和对方
除了注意“语言”本身,还要倾注“感情”,才能瞬间俘获对方的心。
6. 不要以“可是”“不对”等否定词作开场白
尽量不要否定对方的话。如果有反对意见,不妨先回应对方“是这样的啊”,表示领会对方的想法。
7. 将对话录下来听听看
想要变得善于沟通,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说话习惯”。很多人容易重复同一个附和语,不妨录音听听看吧。
1. 对方太啰嗦,你该怎么办?
面对说话啰嗦的人,抓住对方“喘息的瞬间”,“高声、快速、大声”地切断谈话。
2. 对方自说自话,你该怎么办?
面对一直自顾自说话的人,可以用“附和”去把控谈话方向。在对方说话时,保持“沉默”,只在要打断对方的时候附和对方。
3. 对方自吹自擂,你该怎么办?
面对自满的人,处理方法很简单。称赞对方“好厉害啊”“真不愧是您啊”。
4. 对方说话难懂者,你该怎么办?
如果对方的话很难懂,谈话内容是你不了解的东西,用请教态度,让这次谈话成为学习的机会。
5. 说话无聊,你该怎么办?
即便对方的话无趣,倘若将对方视为“人生中的老师”,会有意外地发现。
6. 对方总是“拉臭脸”,你该怎么办?
面对难以取悦的人、感觉不好的人,夸赞是基本做法。展示出“理解对方”的态度,解除他的警戒心。
7. 对方怒火中烧,你该怎么办
面对正在发怒的人,首先要让对方宣泄怒气,然后对对方的愤怒表示同感,“慢速、低声”地与对方沟通,对方也会很快冷静下来。
8. 对方沉默寡言,你该怎么办?
沉默寡言的人也有喜欢的事和擅长的领域。按对方擅长的内容提问,活跃谈话气氛吧。
9. 对“一直抱怨或说他人坏话”的人,你该怎么办?
巧妙地躲过总是抱怨或说坏话的人。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用声调和劲头掌控对话。
10. 对方开黄腔,你该怎么办?
巧妙地对黄段子和性*扰言谈视而不见。保持微笑,转移视线,转向下一个话题。
11. 对方是长者,你该怎么办?
长者说的话往往在日后才会对我们产生裨益。不妨先尝试忍耐着倾听,思考它能否成为你人生的启示。
12. 对方太讨厌,你该怎么办?
面对讨人厌的人,不要勉强自己来配合对方。尽量缩短你们说话时间,不要与他单独交谈。
1. 不听对方把话说完
A:“上周出差的时候,我乘电车去客户公司,结果在半路电车停运了,真是……”
B:“啊,那你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吧。”
A:“……嗯,迟了 10 分钟左右,关键是……”
B:“那也没办法嘛。对方也没生气吧?我也有几次相同的经历呢,不过我都有出示地铁的晚点证明。”
没把对方的话听完整,很容易产生误解。在上司下达指示的时候,有的下属只听到一半就自认为已经理解,结果很可能出错。
2. 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
A:“我最近开始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肥了。两周就瘦了 3 公斤。”
B:“那个办法啊。我一天也坚持不了。如果不吃米饭,感觉就像没吃饭一样。”
A:“……不过习惯了之后,也没什么嘛。”
B:“但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比较麻烦吧。”
A:“……这种算意外情况,从便利店选一下还是能对付一餐的。不过在固定套餐店是有点麻烦。”
B:“是吧,果然还是麻烦啊。我可做不到。”
A 想说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成功持续减重”,B 却对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方法表现出怀疑的样子。
这本身只是 B 的个人意见,是没什么问题的,但 B 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张,没有表现出与 A“拉近距离”的姿态。也就是说 B 只按自己想听的内容听 A 讲话。
3.不考虑“对方想谈的是什么”做出偏题的回答
A:“我前几天去了一趟大阪。”
B:“大阪?去做什么呢?”
A:“有个朋友是狗狗摄影师,她在大阪举办了个人摄影展,我去看展览。”
B:“咦,你喜欢狗吧!”
A:“……嗯,喜欢狗,这次的个人摄影展……”
B:“我也喜欢狗哎,话说你喜欢什么样的狗?”
A 在谈“去看了狗狗摄影展”的事情,B 却把话题转向“喜欢狗”。
乍一看,B 说的话包含对 A 的回应,但 A 还是会感到郁结。
4.不论聊什么都引向“自己的事情”
A:“昨天我去了一家新宿的冲绳料理店,东西非常好吃。”
B:“冲绳料理?据我所知,最好的是涩谷那家叫○○的店,主厨老家在石垣岛,店里的泡盛酒香得如梦似幻……”
A:“糟糕,前几天健康诊所的人说我‘血压高’,建议我去就诊……”
B:“啊,我有段时间血压也高。医生推荐我吃药,但我想着‘还是先自己努力试试吧’,就逃回来了,我的做法是……”
A 明明想继续谈下去,B 却在中途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把谈话内容替换成“自己的事情”。
5.做出“令人不快的附和”
在对话中,附和的方式直接影响沟通成败。
6. 不恰当的“态度和动作”
如果听者在沟通中没有笑容、仪态不佳,态度不好,就会让对方的好感度降低。这甚至比“采取什么回答方式”“如何做出回应”还重要。
7. 提出“不当的问题”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对方说话,相反,如果提问不妥当,就会让对方失去作答的意愿。
1. 令自己的“语速 × 声调”与对方吻合
让自己提问的“语速 × 声调”与对方保持一致。提问时也要分场合使用“快速 × 高声”或“慢速 × 低声”。
2. 好问题不是灵光一闪想出来的
想提出“好问题”,提前准备是关键。会面前可以先看看对方的社交网络信息,以此来把握谈话内容。
3. 提问要具体,准备“有深度的问题”
“具体提问”是提问环节的最强秘诀。为了深入谈话,请准备“深入的问题”。
4. 即便了解也可以“装作不懂”
提前调查对方的情况很重要,但卖弄调查结果就要慎重考虑了。即便知道某些信息,也可以“故意装作不知道”。这样一来能问出“更多新信息”。
5.不拘泥于准备、把握当下
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但获取的信息有可能已经过时。不要拘泥于提前获得的内容,重视“现在”的事。
6. 面对不容易说出口的问题,可以先从一般情况或自身经历入手
如果有“不容易说出口的问题”,可以先从一般情况入手。“从自身经历讲起”,对方回答的可能性更高。
7. 在问“真正想问的问题”之前,通过“迂回提问”发起攻势
如果有非常想问的问题,建议不要开门见山地问,而是通过“迂回提问”等,从容易回答的问题着手比较好。
8. 提出了无法简单用“是”“不是”回答的问题
如果想活跃谈话氛围,不要提对方可以用“是”“不是”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