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七夕节,是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是象征爱情的节日,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被后世称为“东方情人节”。
但如果从节日的起源和最初的意义来看,七夕可能颠覆大家的认知:七夕原本不是什么浪漫情人节,而是婚嫁禁忌日!
七夕,起源于天象崇拜。
星象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然缺少科学的物理观测工具,但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古人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
在此基础之上,古人还赋予各种星象以人类学的含义,比如,紫微星、文曲星、太白金星等等,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并根据天象,创造出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天人相恋被王母阻隔,又感于挚爱,特许一年一度相会的牛郎织女“鹊桥会”。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诗经》:“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原本是一个关于劳动的故事,说“织女整天忙着纺纱织布,一天移动了七次,异常忙碌,但却织不成像样的成品。那个在田里忙着耕种的,也把田耕不完”。也就是说,最初的牵牛星、织女星各自代表传统自然经济里勤劳的形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联系。后经民间演绎,变成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所以,七夕节最初的文化意义,是感念与牛郎和织女忠贞不二的爱情,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七夕,竟然是婚嫁的禁忌日
所有的神话,都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期盼。牛郎织女的故事,原本是一个悲剧,王母娘娘金叉一挥,相爱的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永无见面之日。事实上,牛郎和织女两个星座,也永无碰头之日。
但试想,无论在文人的笔下,鹊桥相会有多么的浪漫美好,甚至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的高度赞美,又有多少夫妻愿意一年见面一次?
所以,在战国时代秦简《日书》中记载为“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自然,在当时的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爱情是一个悲剧,自然,七夕就成为了婚嫁的禁忌日——在那一天举行婚嫁,是不吉利的!
一边纪念牛郎织女对爱情的忠贞不二,相会有万千喜鹊搭建的鹊桥的浪漫,一边又不愿意像牛郎织女一样,只能隔河相望,一年见一次面,这或许就是浪漫爱情和世俗爱情的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