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学打骂了!孩子打骂同学了!孩子和同学激烈争吵互相毁坏东西了!做爸爸妈妈的,真是很怕接到老师这样的电话,但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幼儿园生活,同学间发生大小矛盾的情况,又确实很难避免。遇到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明智的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才能既给自家孩子足够的保护,又不至于过分“护犊”?
1、如果有人受伤,第一时间处理伤情,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如果孩子之间动了手,小磕小碰在所难免,严重伤害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受伤的情况、老师要求爸爸妈妈到现场来,大人到了之后的第一要务,是查看伤情,无论受伤的是自家孩子,还是冲突中的对方。
伤情严重的,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伤情看起来不需要去医院的,也要查看是什么程度,确认不会继续发展或者没有潜藏的危险。其他诸如详细了解过程、确认责任乃至可能的赔偿的事,都在处理伤情之后再说。
把这列为第一条,只是为了提醒孩子刚上学、还没有经验的爸妈遇事分清轻重,不要孩子受伤了,不先管孩子,先在那里争论谁对谁错。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只是一般性的小矛盾,严重不到这个程度。
2、如果事情不紧急、不严重,冷静从容地问清情况
如果情况没有严重到需要爸爸妈妈马上赶去学校带自家孩子或是别家孩子去医院的程度,无论是老师打电话来通知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还是孩子汇报和同学发生了什么什么事,爸爸妈妈都无需太过着急,先冷静从容地问清楚情况:
什么缘由?
程度如何?
现在需要家长做什么?
如果是老师电话通知,请爸爸妈妈们一定相信,老师打电话前,是了解清楚情况的,而且老师的表述是可信的。
如果是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汇报,大人反倒需要多询问几句,必要时联络一下老师。这倒并不是不相信自家孩子,而是孩子作为矛盾冲突的一方,可能更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投诉对方的不好。
3、相信老师不会偏袒
一些特别疼爱孩子的爸爸妈妈,遇到自家孩子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容易认为老师偏袒对方:
如果自家孩子是“受害”一方,爸爸妈妈会觉得老师为另一方开脱,批评、“惩罚”力度不足;如果自家孩子是施加了大小伤害的一方,爸爸妈妈又可能觉得老师夸大了对方的受伤害程度,对自己孩子太过严厉。
我们还曾听说过,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有的爸爸妈妈不但和对方家长吵到不可开交、要约出来打上一架,还和老师大吵大闹,非要老师承认偏向、不公平。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老师偏袒一方的情况,几乎不太可能出现,都是自己班里的孩子,没有哪个老师希望这个孩子好、那个孩子不好。老师对孩子都是一样的,爸爸妈妈先入为地对老师有“偏袒”的成见,不但完全无助于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给孩子提供了继续发生矛盾、激化矛盾的理由。
4、告诉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别给孩子不理性的言行“撑腰”
孩子在冲突中打骂了同学、砸了人家的文具、撕了人家的书本,一些爸爸妈妈当着老师的面可能会严厉批评孩子、给别家孩子道歉,回到家马上换一副面孔:“打得好!”“给他个教训”、“儿子,下次还这样啊!”这是糟糕的教养。
明智的爸爸妈妈,应该在冲突解决之后告诉孩子,甭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谁引起、什么原因引起的,自己是不是“占理”的一方,打人、骂人、毁人东西,都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讲道理,讲不通道理的,请老师出面评判;自己不做挑衅性的言语和动作;远离喜欢挑衅的孩子等等。
如果爸爸妈妈摆出这种“撑腰”的姿态,孩子得到鼓励,会继续用这些不理性的方式对付同学。而不会理性解决问题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不善于用理性方式解决问题的成人。
5、别轻易把自家孩子定位为“受欺负”
孩子在和同学的冲突中被打、被骂、被毁了东西,一些爸爸妈妈会觉得自家孩子受了欺负。
其实幼儿园孩子、中小学孩子之间发生点小冲突,都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一时言语不合,有时是打闹时尺度大了些彼此着了恼,都是特别小的导火索,不太存在谁故意欺负谁的问题。而且可能孩子今天打了一小架,明天就忘到脑后,又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爸爸妈妈告诉孩子他是受了欺负、某某故意欺负他,甚至为了孩子“被欺负”找老师、找学校、找对方家长,会让孩子觉得,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小冲突是大得不得了的事,会对同学间的言语、动作变得特别敏感,反倒更容易发生冲突。
而且,“被欺负”的角色,是弱者的角色,大人告诉孩子他被欺负了,就是告诉孩子他是弱者,他不够强大,孩子可能会变得自信不足,更缺乏解决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的能力,事事依赖大人的“保护”。
6、别用斥责、打骂解决问题
一些爸爸妈妈一遇到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被叫家长的情况,尤其是自家孩子是那个挑起事端的角色时,马上怒气冲冲地斥责孩子:“怎么回事?你又干嘛了?说了多少次都不听,找抽呢吧!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这样真的不好。一是不管用,如果孩子没有明白道理,骂一顿、打一顿,都不会让他不再挑衅同学。二是伤害孩子的自尊,经常因为这样的事被父母打骂,甚至是当着老师、同学、其他家长的面被斥责、打骂的孩子,很可能“破罐破摔”,更难管教。
7、大人不要介入过多,让孩子自己发展与同学相处的能力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个性都不完全相同,有些孩子更平和、文静,有些孩子更冲动、淘气、易激惹。
孩子中小学要上十二年,加上幼儿园和大学,他要学校中生活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要享受正常的学校生活,就需要具备和各种各样的同学和平相处的能力,这也是他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他以后进入社会,和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平相处打基础、做准备。
所以,孩子如何和同学相处,爸爸妈妈不要介入过多,要相信,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有在学校生活中,和同学老师建立适当关系的本能,大人介入过多,一会儿为别人家孩子摔坏自家孩子的文具盒找老师投诉,一会儿为别人家孩子把自家孩子推个跟头找对方家长理论,一会儿为觉得老师对自家孩子不公平找学校投诉,并不是强化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能力,而是干涉自家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进程。
8、别把小矛盾看得太严重,大部分校园小矛盾达不到校园暴力的程度
孩子偶尔和同学发生小矛盾,被打几下或者受个小伤,一些爸爸妈妈会特别忧虑,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暴力了呢?
校园暴力虽然确实不少,但也不必太过紧张,孩子之间的大部分矛盾,都是偶发的,一对一的,不会持续很久,没有特定的针对性,不是多对一,而且冲突程度很低,达不到可称为“暴力”的程度。
但如果孩子和同学的矛盾发生得很频繁,而且烈度越来越高,爸爸妈妈也确实要有所提防,避免孩子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或者受害者。
相关阅读:
《》
《》
《》
《》
《》
PS. (1)本文作者“真心爸妈”是一对父母,两个男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十三岁半,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评论、讨论、提问,但请不要叫我们“小编”。谢谢。 (2)文中图片是作者北大师弟潘险峰所绘,经许可使用。 (3)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和使用本文和文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