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留三尺
《论语·为政》有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
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因为语言而产生变化。
说好了,关系更亲近,说不好,关系便会疏远。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话语间留口德,不仅可以维护情分,还能避免误解和无谓的争吵。
还有一种温情的语言,叫“一切尽在不言中”,不需要太多的话语,便能心领神会。
早年间,作家刘白羽的儿子检查出心脏病晚期,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带着全家人来到上海。
巴金夫妇得知消息,多次前往探望,不过每次他都是聊些轻松的话题,从不主动过问孩子的病情。
刘白羽很感激巴金的“不过问”,巴金却说:“没什么,我只是刚好有空,陪陪你。”
也许询问看似是一种主动关心,但是对于受伤的人,不断被揭开伤疤或许会是另一种伤害。
巴金的回答,既让刘白羽免于愧疚,又给予了他沉默的安慰。
能体谅他人的苦衷,话留三分,才是对他人最大的善意。
说与不说,怎么说,都有讲究。
过分逾越,便会失了分寸,伤了人心。
有一位网友讲过这么一件事:
年轻时这位网友曾经得过精神病,并住进了精神病院,而这件事只有他非常要好的一位朋友知道。
后来,网友的精神病得到了治愈,生活工作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然而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他的这位朋友在饭桌上开起了玩笑,说网友以前得过精神病。
搞得这位网友十分尴尬,事后质问朋友为什么要当众说这话。
这位朋友说,他觉得事情已经过去多年,网友也已经痊愈,就以为网友不在意了。
因为此事,两个好朋友之间从此心生芥蒂,渐行渐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即使关系再好,也有不可逾越的边界。
与人交往,不管什么关系,都一定得谨言慎行,这样关系才能长久。
说话没有分寸,不分场合,不顾他人,最终都会伤人伤己。
有人说:我比较直来直往,说话比较不好听,但并没有恶意。
但是,我们只能听到你的语言,你的内心我们听不到。
说话有度,话留三尺,才是维持长久关系的智慧之举。
来源:视觉中国
界留三丈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悬崖的边界很清楚,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是水的边界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
认清楚边界,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尊重。
有一位朋友,她和丈夫两人能力都很强。
两人在上海打拼,收入颇丰,买了房子,生活一直过得愉快和谐。
但他们却因为丈夫老家的亲戚越界,而数次发生争吵。
有一次,朋友丈夫的亲戚家孩子生病了,想到上海看病,希望能暂住在朋友家。
丈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压根没问朋友的意见。
这一家五口亲戚来了之后,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每个房间都去看,甚至还想住到主人房去。
每天他们都等着朋友回家给他们做饭,有一次朋友回来晚了,他们还抱怨:“怎么这么晚,我们都饿了。”
朋友每天辛苦工作,回到家面对被弄得乱七八糟的客厅,他们不仅不帮忙,还埋怨自己没及时做饭,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有一天回来,朋友发现亲戚正在她房间试穿她的衣服,还说:“你这衣服好看呀,送我吧,反正你还可以再买。”
朋友很生气,认为自己的边界受到了侵犯,跟亲戚大吵一架,搬回娘家去了。
而那家亲戚,见没人伺候他们,这才灰溜溜回去了。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成年人没有边界感,简直是场社交灾难。”
即使是血缘至亲,彼此都需要边界,否则也会造成伤害。
而有边界感的人,情况则会完全不一样。
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里秦昊妈妈的做法,便是很好的例子。
与常见的偏袒儿子的婆婆不同,秦妈妈很公平、三观很正。
有一次,一家人野餐,伊能静吐槽秦昊对狗都比对自己有耐心。
秦昊却怼回去,说:“因为它话没你多啊。”
伊能静生气,便说:“那你去找个话少的呀。”
秦妈妈见形势不对,便开始劝解。她并没有偏袒秦昊,而是让双方都得冷静。
次日,伊能静反思自己不该发脾气,秦妈妈则夸伊能静能反思特别好,让秦昊要好好对伊能静。
而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他们夫妻的事情,秦妈妈都不过多参与,比如伊能静想改造他们的房子,秦妈妈就会说,我同意。
秦妈妈尊重儿子的意愿,对待媳妇从不指手画脚,而是尊重认可,正是她的这种边界意识,伊能静和秦昊的婚姻才会幸福。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关系再近的亲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要与对方保持合适的距离,关系才能和谐。
不管和谁相处,只有做到界留三丈,彼此才能更舒适自在。
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