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型口罩:GB2626-2006/2019
由于工作场所的不同,人们接触到的颗粒物一般可分为油性和非油性两大类,其中“KN”型口罩主要用于防护非油性颗粒物的口罩,而“KP”型口罩既可以防护油性颗粒物也可以防护非油性颗粒物,比如化工行业接触较多为油性颗粒物(如石蜡油蒸汽等),一般使用KP型口罩;其它行业包括普通民用,则用KN型口罩为主(当然,也有部分民用雾霾口罩可使用KP型口罩)。
根据GB2626标准要求,KN型口罩,根据其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进行再次划分,也就有了大家熟悉KN90、KN95、KN100三种口罩了。其中K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用氯化钠检测)的过滤性能达到95%以上,是最常见的口罩之一。具体见下表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刚刚前面,已经给大家讲过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要求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性能为≥30%,这比KN95口罩的≥95%的要求低很多,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认为:KN型口罩,特别是KN95型口罩,肯定比医用外科口罩效果好!这是绝对的吗?
外科口罩有防渗透的要求,一般分为三层,最外层为防水层,医疗环境中使用口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隔绝细菌,而细菌一旦附着在口罩外表面,非常容易跟随潮湿的口罩直接渗透进入口罩内部,所以,防渗透非常重要!
而纵观整个GB2626,没有找到标准对KN型口罩防水的要求,不仅仅是KN型口罩,KP型口罩也没有,也就是说,符合GB2626所有标准的合格口罩,都没有防渗透的要求。在这一点上,KN型口罩,就不如外科口罩!
有呼吸阀是好是坏?
因为佩戴口罩的医生和病人,均不能保证自己一定是健康、不带病毒的(潜伏期内有传染性),而带有呼气阀的口罩气流只是单向防护,并不能很好的切断传播途径,从疫情控制角度来说,双向防护才是最正确的方式,所以不推荐这类口罩。
防护口罩标准:GB19083-2010
我国GB19083里没有“N95”的说法,而是采用“1级”“2级”和“3级”的说法来表示过滤效率等级,一般1级就可以达到“N95/KN95”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符合GB19083标准的任何“医用防护口罩”,就绝对已经达到了N95级和KN95级的过滤效率了。
此外,和YY0469-2011的医用外科口罩一样,GB19083也提出了“合成血液穿透”的要求,而且还多了一个“表面抗湿性”的参数要求,明确了医用防护口罩对血液体液等液体的防护效果,而这些都是GB2626(KN型)里没有的。
如果觉得上文学术内容看的有点晕了,我们再用一张图来对比下最常见口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