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为已经上班的30岁成年人,今天心血来潮,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看到了关于初中八年级下册的弹力这节课的内容,顿时陷入了迷茫。[困]
课本中首先通过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等例子引入了弹性与塑性的概念,然后由弹性与塑性引出了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进而进一步提出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聪明如我看到这里一下子就看懂了[笑哭],啊,不就是弹簧这种有弹性的物体能产生弹力,橡皮泥不能产生弹力嘛?[泪奔]这太简单了!哦,不,是我太聪明了!啊哈哈哈![我想静静]
突然接下来我看到的一句话让我开始怀疑自己。书上说:“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是弹力;桌面受到水杯对它的压力,压力也是弹力。”
此时此刻,我的第一感觉是:“what???桌子也有弹性???水杯也有弹性???这怎么和我认知的世界不一样???我是谁???我在哪???”[泣不成声]
但是接下来老师就做了两个实验来证明课本是对的。一个是手捏瓶子,瓶子里的水位会上升;另一个是把物体放在桌面上,再拿起,桌上的光线发生了偏移。(课堂实验,具体细节不在此赘述)。
看完这个实验男生全部沉默[尬笑],女生全部流泪[流泪],全都抽泣着承认你是对的,我还是太年轻不懂事。[我想静静]
我想着:那好吧,既然事已至此,那我也只好承认了压力的弹力身份。就在此时,我灵光一闪,[黑脸]既然压力是弹力,那橡皮泥放在桌子上,肯定也会对桌子有一个压力吖,那岂不是说橡皮泥对桌子产生了弹力???[震惊]这和之前说的好像不一样啊!!!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让福尔摩斯•老王我又再次陷入了沉思……[抠鼻]
想了半天没想明白,于是我继续往下看,此时书上又说:“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例如使用弹簧时就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酷拽]
“弹性”、“限度”、“超过”、“损坏”,我似乎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什么,但是总感觉还差一点。结合橡皮泥,我好像想到了什么:“我们捏橡皮泥……橡皮泥……被破坏……”[撇嘴]
哦谢![看]还差一点!一定还有什么细节没有被福尔摩斯•老王我发现,我坚信,细节藏在魔鬼里。[不看]于是,我从头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直尺、橡皮筋、撑杆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白眼]
我一直在回味着这句话。“……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我的脑中轰得一声巨响,真理似乎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了,也许我在大胆一点,如果真的如我所想的话,这一切就都对了。[狗头]我感觉我捅破了那层纸。哈哈哈!原来是这样。[舔屏]
真相只有一个[得意][思考]:首先我跳出固有思维大胆假设,猜想所有的物体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机智]而不是我们固有认为的要么具有弹性,要么具有塑性。橡皮泥也有弹性,只是弹性太小了。书上也只是说了橡皮泥有塑性,但是没说橡皮泥没有弹性。[打脸][害羞]只不过橡皮泥的弹性系数太小,导致我们稍微用力就会超过橡皮泥的弹性系数,导致橡皮泥的破坏(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耶]而橡皮筋,弹簧等弹性系数比较大,所以被人们主观认为自然具有弹性,就好像次声波,红外线,人们听不到,看不到,但是它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出来的。[小鼓掌]所以橡皮泥会给桌面一个弹力(压力)。而且我还可以在此大胆猜测:压力与支撑力同时产生,[摸头]也就是说:橡皮泥和桌子是同时给对方一个弹力,而不是谁先谁后的,就好像两个人迎面相撞一样,弹力同时产生。
想到了这里,我开始感叹自己的聪明,[来看我]才花了几个小时就彻底吃透了弹力,不愧是全村的希望。又是开心的一天!美滋滋![奸笑]还对弹力有疑惑的同学赶快来看看我的文章吧。[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