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
其二论证:少昊之妻——羲和、常羲羲和与常羲二人皆是少昊伏羲氏的两位妻子。羲和,别称“常仪”,即中国的“太阳女神”。
据《山海经》载: “东海之外,羲和之国。有一女子,名曰羲和。羲和乃帝俊之妻,生下十日”。
传说羲和原是天上十个太阳的母亲,日出变幻,因此羲和便是制定时日之人。
常羲称号“女和月母”,即中国的“月亮女神”。《山海经》中:“常羲与羲和同为帝俊之妻,有生十二月亮,称为‘月母’”。十二个月亮便是我们一年之中的十二个月份。
羲和“御日”,常羲“御月”,二人阴阳平衡,相间出没,司其长短,共制时辰历法,这便是沿用至今的阴阳合历。
连云港内所发现的天文历法来源已久,另还有山东泰安等处所出土的八卦太阳历图,无不是由我们的祖先所创。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中国,我们的祖先便已根据日升月落来制定时月与历法了。
而后羲和与常羲逐渐发展为两大部族,亦成为伏羲女娲政权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现代,江苏邳县山区内亦还有一支自称为少昊之后裔,当地政府命名该地为少昊族聚居区。
伏羲女娲
其三论证:兵主蚩尤先祖在今山东大汶口,有一由来已久的少数名族,其族人皆以“杨”为图腾拜敬已久。据“杨”图腾的族人所述:“杨”,“木”与“易”为杨,即为太阳的意思。他们这个部落是隶属苗族中的一支杨姓分支。
苗族部落起源历史悠久,南越地区的原住居民亦与苗族颇有渊源。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早就有关于先古时代苗族的记载。苗族的祖先最古老之时可追溯至蚩尤时期。
蚩尤
关于苗族据悉,原始社会时期,苗族族人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自商周始,苗族便进行了多次迁徙,从黄河流域一路南下,先后到过今湖南、贵州等地。
经过几千年的后代繁衍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民族56个民族之一,其历时之长,亦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传承与见证者。
苗族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字。《苗族古歌》一书中便记载了苗族先民避难、战争、迁徙等民族文化的记载。
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亦唯有苗族的史料之中才有关于“后羿射日”神话传说的记载。由此可见,后羿射日便是出于苗族之中了。
苗族
其四论证:太阳族支十二部落直至前3918年,少昊族部落愈发发展壮大,名下已有正是二十五个分支族群。此时正是金天氏政权四任帝执政之期,双方持续多年的战争亦给沿海部落居民带来不少灾难与伤害。
即使两方斗得如火如荼,但也并不影响其他部落的强壮富饶。此时各族依旧蓬勃发展,族群林立,羲和阳夷日族已有十个分支。
这些部落族群虽天各一方,但归根结底终究还是蚩尤底下的部落族群,统称为太阳族。此时便可见太阳族之壮大。太阳族下又分为十二支部。
由于先祖少昊伏羲氏观测日夜制定阴阳时历的功绩利于人类,少昊伏羲氏的后裔苗族便一直以太阳神图腾作为阳神顶礼膜拜,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