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就正式“入伏”了,在我国民间不仅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习俗,同时还广泛流传着“头伏萝卜,二伏菜”的说法。
当然了也因为地区的不同,气候也有差距,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或者是“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有雨还能种荞麦”等。
但是基本上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说的是头伏后就能种萝卜了,而二伏后就能种白菜,或者是芥菜了。
那么问题也来了,这里的萝卜到底是白萝卜,还是胡萝卜呢?今年这些蔬菜又是什么时候播种好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头伏萝卜”原来是胡萝卜,而不是白萝卜。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地方就是把白萝卜,也就是水萝卜称之为萝卜,而把胡萝卜就叫胡萝卜,这也是为了方便区分。因此有些人就产生了误解,认为头伏萝卜,指的就是头伏后就能种植水萝卜了。
然而,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头伏萝卜”中的“萝卜”,并非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白萝卜,而是指胡萝卜。
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胡萝卜是国外传过来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这里就介绍了胡萝卜的由来,它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而白萝卜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蔬菜,在我国食用和栽种的历史上千年了。另外它们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白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因此它们可不是近亲关系。
(2)为何说“头伏萝卜”是胡萝卜?两种种植时间区别大这里其实从这两种蔬菜的生长习性,就能看出来它们的区别了。在农村种过菜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过去都是露天种菜,而在夏季的时候种菜,就要严格按照时间来,早了不行,晚了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