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天珠
“一般认为,老天珠是指‘至纯天珠’,” 陈士奎介绍说,这种天珠主要为唐代及之前所制,材质优良,工艺考究,历时悠久。其加工工序主要有两道,首先,选取质地优良的玛瑙进行白化处理,此后,在白化的天珠上,用藏药、草料等多种天然成分进行镶饰、染化,从而产生黑白相间的纹路。
在陈士奎眼中,这一过程既神圣又神奇。由于天珠被赋予了宗教意义,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一般伴有僧侣诵经,令其更富神秘色彩;在另一层面,坚硬的玛瑙质地,居然可以被染料“吃”进多达数毫米之深,由外向内浸润出一层均匀的黑色,这一变化历程可谓神奇。
老料天珠
曾有研究者指出,此种天珠制造工艺,自唐代以降便已失传。陈士奎对此并不认同。多年前,他曾结识一位祖上制作天珠的西藏友人,这位藏族朋友告诉陈士奎,小时候,祖父曾经教过孩子们如何以古法制作天珠,家中至今保留着手工钻孔所使用的工具。只是当时天珠价格不高,制作工艺尤其是钻孔工艺又尤为复杂,因此到了父亲一代,就没有再传承下去了。
因此陈士奎认为,制造天珠的古法,并不存在“失传”一说,“藏传佛教没有失传,藏民的信仰没有失传,制造天珠的工艺自然也就不会失传。”但值得关注的是,从唐之后直至清代,关于天珠的史料记载的确出现了缺失,“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对此予以关注,将这一段重要的历史补充、完善起来。”陈士奎说。
清朝时,市面上出现了玛瑙与玉髓的替代品,即玻璃制作的天珠;及至晚清民国,合成的老料天珠又开始流传于世。但无论是玻璃天珠或是老料天珠,都已不再属于“至纯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