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北方语言体系的参与,让这家店的面多了一重保障。来这儿吃面的人,肯定是男士居多,毕竟这家面听起就稳当,提起也增光。
假比说哪天有人打电话问你在哪儿,你还能洪亮地对到电话那头说一句:倍儿有面。敞亮!
13
酱子的面
和上一家面馆的地域距离差得有点远,刚在东北把羽绒服笼起,这哈一伙色就到了中国台湾。
这家店名自带一种偶像剧傻女主逆袭前的婉约和娇嗔,要是有一天男朋友问你在哪儿,你可能也会挽一挽耳发,回答他:酱子哦~
满满的温柔,哪个还关心你桌子上那半斤五分钟之内就不见了四分之三的回锅肉刀削。
14
唐酥宋词
这个谐音读起来有点别扭,无非也就两种可能:要么老板儿在提示这家店来自福建一带有点口音;要么,就是老板儿长溃疡了,嘴皮莫法碰到牙齿。
榴莲酥、蟹黄肉松、耙耙糕,像是四川特产,但我们四川人又很难去承认这些糕糕饼饼来自于本土。名字古典,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倒是不如前几年开在闻酥园隔壁的那家“一封家酥”来得讨喜了。
15
酥香门第
相比之下,这家酥香门第的名字就要雅致得多。
有一种手艺的传承,用普通话读少显别扭,但用成都话读,恰好合适。成都人平翘不分,酥香门第,浓浓酥香气。此乃大雅。
16
梵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