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近期养鱼老道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是有人拖了一大车观赏锦鲤,有数万条之多,光是放生时间就花了十多分钟,通通倾倒在黄河之中……
究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啥?我就不在这里妄加评论了,各位心知肚明。
那么,这种突发的、数量巨大的放生观赏鱼行为,会给原生领域和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危害,为什么说也有可能影响到人类健康?
放生人根本不具备任何的观赏鱼养殖或者运输知识,导致死鱼数量众多,直接污染区域水质由于部分图片是截图,并不清晰,在此以其他图片代替,但是首先一点,
养殖过观赏鱼的鱼友都明白,如此巨大数量的观赏鱼运输,它们所需要的水质和打氧设备、包装运输等各种操作,一样也不可或缺,否则观赏鱼将会由于密度过大,而导致成群的死亡……
毫无疑问,这种专业手法的打包操作手法,在放生人手中,绝对没有这个条件,甚至于丝毫都不懂,能把鱼干们拉到现场,那就是万幸了。
过度的死鱼,无论是倾倒黄河还是堆积岸边,对于空气污染和部分水域水质污染,都是我们可想而知的。
不错,确实有一部分死鱼会成为其他野生鱼的食物,但是在数量上只要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剩余的死鱼过度腐烂,可能导致原生水域的野生鱼摄食之后患病或者死亡。
有无过度杂交的可能性,使得原生鱼种消失?这个可能性倒是不大,但是我们绝对不去轻易排除。
毕竟观赏鲤鱼和原生的黄河鲤鱼,绝对可以进行杂交。
但是有一点我们也都知道,这些观赏鲤鱼,一旦放入野生环境以后。
第一点就是,大部分的观赏鲤鱼,未必会立刻适应野生的这种生存环境,因为它们从出生就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生长,属于温室里的花朵,并无多大能力对抗野外的恶劣环境。
第二点就是,部分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得以生存下来的观赏鲤鱼,很快就会出现返祖现象,逐渐长成它们原有的模样,可能在一两代之内,体色和体型未必有所改变,如果加以时日,它们以及它们的后代,几乎和野外的原生鱼并无任何的区分。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野外放生的观赏金鱼,为了适应野外环境的生存,它们的游动速度必须加快,它们的体型就开始逐渐的拉长,长成近似于草金鱼的形态,在体色上也会有所转变,这是为了适应天敌的自我保护行为。
因此来说,只要是经历个三五代下去,想要再去把它们成功区分,已经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