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明九、暗九”不过寿的说法。“明九”指的是年龄中带有数字九的岁数,比如59岁、69岁、79岁等。“暗九”指的是年龄是九的倍数的岁数,比如63岁、72岁、81岁等。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九”被视为极阳之数,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同时,“九”与“久”谐音,人们往往希望生命长久、幸福长久。然而,也正因为“九”的极致性,古人认为在逢九的年龄过生日可能会带来过度的阳气,打破生命的平衡,从而引发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人们选择逢九不过寿。
其次,逢九的年龄通常被视为人生阶段的重要过渡点。例如,六十九岁即将步入七十岁,七十九岁即将迎来八十岁。我国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岁期颐之年”之说,在这些过渡时期,人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化,无论是身体状况、事业发展还是家庭关系等方面。因此,不过寿可以看作是一种低调应对人生转折的方式,提醒自己要更加谨慎地面对未来的变化,保持谦逊和警惕。
“坎年”不过寿“坎年不过寿”是一种民间习俗说法,主要是指在66岁、73岁、84岁人生的“坎年”不宜过寿:
六十六岁:在很多地区,六十六岁被视为一个坎儿。民间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的说法,意思是这一年容易生病、诸事不顺,可能会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在六十六岁生日当天,通常讲究不能办寿宴。不过,由于“六六大顺”,这一年也有“冲喜”的说法,所以有些地方的人会选择在同年的大年初六过寿,避开生日当天,期望能平安度过这一年。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古人认为人生以12年为一个生肖周期,73岁、84岁分别是人生的第六个、第七个周期。而且孔子、孟子两位圣人分别在虚岁73岁和84岁时去世,古人觉得连孔孟这样的圣人都难以活过这两个年龄,普通人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俗语,人们通常不会在这两个年龄过生日,生怕被阎王爷注意到。
有重大变故不过寿重大变故往往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精神压力,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突发重大疾病等。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能处于悲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难以有心情去庆祝寿辰。比如,一个人刚刚经历了配偶的突然离世,正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此时若要过寿,不仅无法感受到喜悦,反而可能会因触景生情,加重内心的痛苦。
再者,重大变故可能会使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发生改变,让人在短时间内难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也就不适合进行寿辰庆祝这样的活动。例如,一个人经历了生意*这样的重大经济变故,可能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此时过寿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
以上就是过寿的说法和讲究,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所在的地方还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