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饮梦刚回, 欲辨真意已忘言。
对于新手入门来说,掌握好上面的这三步,就具备了最基础的品鉴能力。但如果想更近一步,就需要深刻把握茶性,这其中的境界,大致分为知茶性、顺茶性、驭茶性。
知茶性所谓茶性,指的就是对各个年份、各种用料、各类工艺和各地仓储等,影响普洱茶品饮价值的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体系化认知。
想要游刃有余地泡好每一壶普洱茶,就需要熟悉各类普洱茶的茶性,散装茶和紧压茶,新茶和老茶,生茶和熟茶等各具特色,茶性也各不相同。
了解这款茶的茶性,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茶具选择、投茶量、水温等冲泡步骤。如果不熟悉这款茶的茶性,可以先试泡几次再慢慢熟悉,掌握冲泡技巧后,再正式冲泡。
普洱与茶人的关系,就像千里马与伯乐一样,我们只有做到“识茶性”,才能使其的品饮价值得到充分展现,才能上升到接下来的顺茶性和驭茶性。
顺茶性,也就是说泡茶不要做煮新茶,低温泡老茶等有违茶性的事情,而是要顺着茶的“脾气”泡茶。
普洱茶有很多不可更改的特质,冲泡时间长,茶汤会更加浓郁;冲泡水温高,茶汤更容易发苦出涩等等,只有好好遵守这些自然规律,才算做到了顺茶性。
如果说悉茶性需要博闻强记,顺茶性需要顺天而行,那驭茶性就是手随心动,甚至是化腐朽为神奇。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唯心主义,但其实有深刻的唯物基础。
驭茶性指的是,如果普洱茶本身品质不佳,但泡茶人通过灵活使用茶器茶具等外部条件,利用茶性的容错性,达到提高品饮价值的目的。
驭茶性看似能逆天改命,其实也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一泡茶浸泡30秒不会出涩,但浸泡40秒时也不是特别苦涩,而且茶汤的醇厚度还会更好。
顺茶性的顺应自然,和驭茶性的随心所欲,看似相互矛盾。但驭茶性其实是建立识茶性和顺茶性基础上的最高境界,能充分体现泡茶中的“活”。
爱上普洱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人为养胃,有人为提神,有人为兴趣,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颗平静淡泊的心境,总为能品饮普洱的过程增添几分雅趣。
品饮普洱,是将茶香融于优雅的一种仪式,在缓缓流逝的时光中,感受到人生的几分精美,其本质在于通过茶道修炼心性、陶冶情操。
泡茶是一种美的创造,面对“眼中之茶”,形成“心中之茶”,才能泡出完美的“手中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