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20年快要过去7个月了,我们在年初制定的计划进展如何了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制定计划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这些计划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难以实施,有时候我们几年前的计划都尚未开始,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完成计划。
短期利益计划是需要长期的理智才能达成的,人类本身拥有很多非理性的心理,这些非理性心理会压制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计划难以成功。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了解哪些非理性心理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的第一个非理性心理是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生活中人们存不了养老金和风险备用金、减肥困难、熬夜、难以坚持英语四级……这都是我们重视短期利益的表现。
为什么人们重视短期利益呢?
因为短期利益能够立刻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让我们的多巴胺感到快乐,而长期利益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回报。
虽然说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强调的是延迟满足的能力,但是喜欢短期利益是人们的本能冲动,如果片面地强调延迟满足,我们只能成为活在未来的人,我们会失去我们的今天。
所以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自己重视短期利益的心理,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大致地估计总计划需要的时间和内容。
把重点放在这一周、下一周的近期安排上,尤其是这一周的计划安排。
以周为单位,然后把重点放在今天,建立“今天原则”。
除了重视当下的安排,我们还需要建立当下的安排和激励之间的联系,比如说记完一个单词或者学到一个新知识,就小小地开心一下。
实际上,我们只是替换了短期利益的内容,就像以前是因为吃东西感到短期的满足,现在是因为不吃东西感到短期的满足。
自我羊群效应羊群效应讲的是一个人是怎么变得从众的,自我羊群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在当前是如何顺从自己之前的决定的。
以消费升级为例,一个贫穷的人偶然买了一个对他来说比较贵的东西,他感到很舒服,之后他就会再次因为偶然因素买同样价位的东西。
长期积累下来他就会形成新的心理价位,向更高的心理价位看齐。
自我羊群效应讲的是非理性因素中的第二点:盲目的习惯。
计划之所以总是中断,是因为我们第一次破坏我们的计划是一个锚。
我们在后来的时间中就会参考这次行动,然后就会出现第二次破坏计划的行为,慢慢地形成了破坏计划的习惯。
关于习惯的盲目性,我们要明白,并不是要求我们从不破坏我们的计划,要知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更何况完全遵循计划意味着死板。
所以我们要做的仍然是利用这一点非理性心理。
我们的大脑只接受习惯,不管这个习惯会产生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及时地补救我们的计划。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会以这个行为作为今后类似情况的参考标准,建立新的良好的习惯。
环境希腊神话中讲过一个故事,海中有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个女神,长得非常美丽,但是看过这一女神的眼睛的人都会因为变疯而自*,路过这个小岛的船只无一生还。
有一个船长在快要经过这个小岛的时候让水手把自己绑在柱子上,然后用黑布把眼睛蒙起来,最后他成功活下来了。
我们不能过分地相信我们的自控力,因为我们是感性的,我们常常会因为感性做出很多破坏计划的决定,我们需要外在力量来帮助我们。
首先是同伴,同伴能够在我们将要破坏计划的时候阻止我们,以及产生激励我们的作用。
然后是我们一定需要避免那些会诱惑我们破坏计划的环境,比如说减肥的人遇到触手可及的美食的时候是如此的难以抑制。
当然考虑到具有诱惑的环境常常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巧妙地利用一个心理,那就是冲动决策,一个饥饿的人总是会错误地估计自己需要的食物,我们的很多决策是由当下的情感决定的。
当下的情感有时候是激情的冲动的,它会导致决策失败。
但是冲动决策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当情感消退,我们就会变得理智,就像一个忍住饥饿的人,饿劲过去了,他就没这么想吃了。
针对冲动决策的心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产生破坏计划的冲动决策心理的时候,就应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或者用外在手段阻止我们破坏计划。
条件反射是一个用来执行我们不喜欢的计划的好方法。
只要我们忍住冲动,然后在完成计划之后奖励自己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长期下来就会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
想要完成计划,需要的不是高超的自控力,而是巧妙的方法,我们能做到喜欢玩游戏,我们就能用同样的心理机制做到喜欢完成计划。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