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通透感怎么表现,陶瓷怎么又薄又透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1-28 09:57:32

活动现场,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简约的风格一定是高级的吗?

中国陶瓷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最原始的陶器到瓷器,经历了数千年时间,其所包含的文化和美学内容极其丰富。目前,能看到讲中国陶瓷美学的书都停留在概念上,这些书只是把美学的概念套在陶瓷发展的历史上。这对大家去欣赏瓷器没有任何帮助。我写这本书用的都是案例,比如,在聊到宋代陶瓷时,由于当代媒体的传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宋瓷是极简、高冷的,但宋瓷并不是这样的。我更愿意谈论具体的作品。在这本书里,我选取了我认为最能代表中国陶瓷美学的70多件作品,并一一讲解如何去欣赏它们,以及它们背后所包含的内容。

我先给大家提供一个框架。在学习欣赏瓷器时,我们需要知道从哪些方面欣赏它。我将瓷器之美归纳为四个部分:造型、装饰、质地和工艺。

形之美是造型的艺术。我大体梳理了影响中国陶瓷美学发展的三股主要力量——宫廷美学、民间美学和文人美学。从一件件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三股力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下面我会一件件地分享瓷器,一起来欣赏。当然我会有所偏重,我会先从造型艺术的角度选取一些代表作品。

陶瓷通透感怎么表现,陶瓷怎么又薄又透(5)

唐代的白瓷。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这件是唐代的白瓷。当时的烧造的工艺水平不是很高。现在我们觉得这个线条很艺术,其实是因为当时工艺的弊端——当时,釉的流淌是无法控制的。在正常情况下,现代瓷器上釉是要上满的。当时,如果釉上满了的话,一烧就流到底下了,一流到底下就粘起来了,瓷器就可能坏掉。所以,这些优美的线条不是刻意创造的,是为了防止釉的流动,并给它留下流淌的空间。这件瓷器的重点是,它的造型非常能代表唐代的状态。这件瓷器很大。这种造型的瓷器在很多博物馆都有,每一件都不一样,这件是最精彩的一件。它的形状非常雄壮、很饱满、有气势。在细节上,它做得非常精致。它的盘口像一个盘子一样,两边的耳是把手,被做成了龙。龙的姿态很优雅,线条很优美,非常有力量。

它的颈部的优雅,肥而不腻,和它下面的壮硕对比,构成了一种非雄壮的感觉。大家再看宋代器型时,就会发现唐宋之间的气质很不一样。这件白瓷有一个细节很加分——不对称。它的耳朵不是故意不对称的——因为这是随手捏的。后来,在雍正时期,有官窑仿这个造型,他们仿的水平很高,但做出来的瓷器失去了活力。失控的东西能造成很微妙的状态。这两条龙之间似乎在对话。后来,宫廷却把它当作美学典范,去修正它的不完美,这样做又失去了活力。

陶瓷通透感怎么表现,陶瓷怎么又薄又透(6)

宋瓷。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到了宋代,美学上的审美出现了变化。瓷器变得精致、文雅,没有那种壮硕的气势了。宋瓷给人简约、高冷的印象就是这样造成的。这件宋瓷的形状非常简单,是一个直口盘。所有的盘子都是往外撇的,但它的口沿却是直壁的,这很少见。虽然这是一个经典器型,但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直口的口沿。我们经常说叫简约而不简单,那鞋细边一定是工匠有意做出来的。这是一种装饰——是一道弦文。这些细节非常值得玩味。它的足实际上非常精彩。大部分器物的足在底下,但是这件宋瓷的足是一半在里,一半在外,有点像在扛着的感觉。这件宋瓷立面和平面的比例非常夸张。自己家里面用的盘子的盘沿和盘底的比例不会这么夸张。如此很简单的造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有很多可以玩味的地方。

陶瓷通透感怎么表现,陶瓷怎么又薄又透(7)

宋代官窑的弦纹瓶,图片来自出版社。

这是宋代官窑的弦纹瓶,上面有着一层一层的弦纹。这些弦纹很像丢石子在水里纹理荡开的感觉。在下面的那部分,这些纹理像是碰到了壁,变得很密集。一层一层的弦纹非常有节奏感。这件瓷器几乎没有装饰,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结构,但它又有非常强的装饰性。在宋瓷当中,这种极简类型能够增加装饰的方法很少,这时反而凸显了它在造型上面所取得的成就。

陶瓷通透感怎么表现,陶瓷怎么又薄又透(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