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后,彩陶广泛出现在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个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地区彩陶最为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甘肃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众多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从去年12月下旬起,194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其中,许多彩陶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堪称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荟萃。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举行
借助现场各类彩陶艺术品,延续5500年的彩陶文化被表现地淋漓尽致。尤其在“笔画与色调的奏鸣”单元里,按时代顺序介绍了甘肃彩陶各个文化时期主要纹饰及演变规律,展示了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特征以及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由简单搭配到复杂构图的演变规律;由于马家窑文化彩陶丰富,展览还将马家窑早中晚三个时期分作三组展示,分别展示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群组,对这一时期的漩涡纹、网格纹、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四大圆圈纹、回形纹等代表纹饰做了拆分解读,重点体现了甘肃彩陶最辉煌阶段艺术成就。
194件(套)史前彩陶展出
叶形纹罐
在一侧的展柜里,两件黝黑色陶器看似普通,但表面纹饰却颇为精美,纹路形似叶子、花瓣。还不止这些,周围不少器具通过类似的具象纹饰,展示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以及生物纹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比如,有的表现了果实、葫芦等植物纹的形态特点,有的展示了鸟纹形态以及鱼纹、蛙纹等水生生物变化特点,还有的展示了猪、犬、羊等家养动物和鹿、兽、蜥蜴等与狩猎生活有关动物。这些形象有些是单纯的艺术装饰,有些则蕴含了信仰内涵,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都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
如果探究古人的精神生活,就不得不提“信仰”“音乐”“舞蹈”等词汇。尤其在上古时代,原始信仰是人们主要的精神支柱,现场陶器上的鲵鱼纹、神人纹就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另外,上古时代乐舞与原始信仰的关系密切,也与世俗的精神生活不可分割,载歌载舞的集体活动也是愉悦人心、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少彩陶器上纹饰着一些舞蹈图案,也有陈列有陶鼓、陶埙、响器等多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