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弧纹
■垂弧纹
垂弧纹源自仰韶时代的重弧纹和马家窑时期的水波纹,由多层向下弯垂的连续弧形纹组成,是半山时期的装饰纹样。早期为单线垂弧,装饰在壶和罐主体花纹的下边沿一周,后期发展为垂弧锯齿纹。
圆圈纹罐
■四大圆圈纹
圆圈纹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一般是由两组相对的弧形三角纹对接形成的圆形空白,里面填充其他图案以做装饰。四大圆圈犹如魔镜一般,里面填满种类繁多的花纹图案,其构图往往是在十字或井字纹与圆廓相交的空隙间附加繁复细碎纹饰,比如,网格、重叠人字、三角形折线等,这样填充花纹使四大圆圈纹显得丰盛饱满,如同富丽华美的花盘。
■双钩纹
双钩纹是两条宽带纹从中间上翘的连接处向左右两端伸展上卷,犹如大角羊头像的简化符号,是辛店文化最有特色的主体纹饰。双钩纹上方左右两侧还常常对称绘有羊、鹿等纹饰。这些纹饰生动表现了辛店人狩猎生活的环境特点。
贝形纹陶罐
■神人纹
大多装饰于壶、罐的上腹部和盆、钵内壁,主要特征是人蛙合体、人首蛙体。有学者直接视之为“蛙纹”。半山早期神人身体比例协调;半山晚期则变得较为抽象,头部圆圈变大,内填各种纹饰。上下肢弯折处有数目不等的指爪;马厂早期神人纹演变得更为抽象,有的身体变成半圆圈,而侧面只有躯体,头部被完全省略;马厂晚期进而将代表身体的脊柱也省略了,简化为肢爪纹,最后演化成三角折带纹和回形纹。
■折带纹
折带纹是马厂时期的常见纹饰,由两组或多组粗线条组成条带,以三角、方折形式折转,构成三角形、S形等不同形状的图案。
回形纹
■回形纹
回形纹可能是从神人纹简化后的折肢纹发展演变而来,神人的身躯省略后,折肢狭长而方折内弯,四个以上下、正反形成弯折的残肢演变为回形图案。回形纹最早出现于马厂期的彩陶上,后来成为中国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
■舞蹈纹
甘肃地区的远古文化盛行集体舞蹈。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地画上就有双人舞蹈形象;马家窑期出土过多件舞蹈纹彩陶盆,表现为多人手拉手跳舞的场面;马厂时期陶壶上一些二方连续的神人纹绕壶身一周,俯视时也像一群人手拉手在聚会、歌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