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绩效管理的三个步骤,
一、绩效管理第一步:制定绩效指标
明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找出目标实现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有效分解到部门,形成一套考核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结构及权重,最终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1、关键业绩指标是对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反映
关键业绩指标对公司战略目标、年度目标的分解,并随公司战略的演化而被修正,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部分。其中定量指标部分包括效益指标和运营指标。定性指标包括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工作目标等;对关键重点经营行动的反映,而不是对所有操作的反映,由高层领导决定并被考核者认同的。
关键业绩指标能使高层领导清晰了解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操作的情况,使经营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对业绩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方面,使管理者能及时诊断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行动,有力推动公司战略的执行,为业绩管理和上下级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客观基础。
2、三种常用的绩效指标制定方法
关键业绩指标(KPI):关键管理流程、市场管理指标、供应链管理指标、生产管理指标、战略规划指标、财务预算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操作控制 / 计划导向 / 开拓扩展期,单一、统一的业务结构。
平衡计分卡(BSC): 财务指标、内部管理流程指标、客户指标、学习增长指标。战略控制 / 计划与结果相结合 / 战略转型期,一元向多元转变的阶段。
经济增加值(EVA):主要适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财务控制 / 结果导向 / 行业成熟期,多元业务结构,着重成本管理。
三个主要绩效评估体系,在企业和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策略和方法
3、典型的KPI业绩指标分解方法举例
(1)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毛利率、费用
(2)销售收入:销售量;费用:市场费用、销售管理费用、仓储运输费等
主要业绩举措 | 对应 KPI | 适用岗位 |
扩大品牌知名度 | 产品品牌知名度 | 市场 |
发展行业客户 | 行业客户数量和收入 | 大客户 |
维护渠道 | 渠道数量和收入增长 | 渠道 |
4、绩效指标与战略关系图
分类 | 关键措施 | 绩效指标 |
财务指标 | 提高*价值 | 净利润 |
拓展新业务 | 销售业绩,新项目 | 销售收入指标 投资项目成功 |
提高客户价值 | 提高单店进货额指标 缩短并达成制造周期 提高终端质量与竞争力 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 单店销量指标 按即定周期准时交货率 客户满意度达成率 产品开发成功率及时率 |
降低成本 | 产品质量提高 降低工艺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 降低销售行政设计费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 一次交验合格率 工艺成本目标达成率 采购制造目标达成率 费用预算指标 人均产出率 |
提高资产效率 | 压缩库存 降低材料和产成品不良率 | 达成设定库存 材料和产成品不良率 |
二、绩效管理第二步:确定衡量标准、签订绩效合同
制定衡量标准,起草业绩合同,审批并签订关键岗位的业绩合同。
指标名称 | 算式 | 数据采集/考核部门 |
净利润 | 达成率=实际净利润÷计划净利润×100% | 财务部 |
渠道客户满意度 | 由渠道客户按标准打分 | 物流部 |
销售收入指标 | 达成率=实际销售收入÷计划销售收入×100% | 财务部 |
生产计划完成率 | 达成率=按时交货批次÷计划生产批次×100% | 物流部 |
费用预算控制指标 | 实际费用≤预算:得10分 实际费用>预算:得0分 | 财务部 |
员工满意度指标 | 由直接下级按标准评分 | 人力资源部组织直接下级 |
研发计划完成率 | 达成率=实际按期完成数÷研发计划数×100% | 物控部 |
三、绩效管理第三步: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包括业绩和能力两个部分
1、业绩评估:考核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能力评估:根据职位胜任能力标准,对能力进行评估。
3、总体评估:根据业绩评估结果确定绩效工资和期股分红,综合考虑业绩和能力评估结果,决定员工奖惩、晋升或淘汰,以能力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计划。
业绩评估要点之一:重点工作目标的制定方法
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 目标要素 | 举例 |
为什么 | 目的 | 提高及时交货率 |
做什么 | 措施 | 改善生产工艺 改善生产过程控制 |
什么程度 | 目标水平 | 统配率90% 生产周期35天 |
何时 | 时间 | 10月底以前 |
业绩评估要点之二:重点工作目标的评价方法及标准
重点工作 | 描述 | 评估标准 | 自评分 | 上级评分 | 权重 | 加权得分 |
目标责任人进行自我评价/打分后交直接上级,直接上级按下述标准对目标执行人
工作结果评行评价。评分标准:
得分 | 12分 | 10分 | 8分 | 6分 | 4分 |
评分标准 | 结果超过设定的目标水平 | 结果达到设定的目标水平 | 质量或进度未完全达到设定的目标水平但可以弥补,对整体影响不大 | 质量或进度与设定的目标水平有较大偏差,需投入较大资源才可弥补 | 结果与设定的目标水平存在重大偏差,结果几乎不可用 |
业绩评估要点之三:服务承诺指标的制定方法及评估标准
人力资源部服务承诺评价表
承诺事项 | 衡量标准 | 权重 | 评分 | 加权得分 |
招聘及时率 | 到公司正式上班:员工7日内 | 10% | ||
合同签定率 | 100%(通过试用期员工) | 4% | ||
人事挡案完整率 | 100% | 3% | ||
人事报表及时率 | 各类报表严格按规定时间报出 | 3% |
业绩评估要点之四:量化指标的评分方法
指标完成率% | 完成率≥120% | 120%>完成率≥60% | 60%>完成率 |
得分 | 12分 | 10分×完成率 | 0分 |
四、员工胜任力
胜任能力是能将对某一职位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深层次能力特征。
外显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判断人才的潜能、是否胜任职位的要求。胜任能力是通过对动机、特质、知识、技能等进行综合考量而确定的能力衡量标准,能显著区分优秀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能力评估标准(领导素质)
五、基于业绩的全面激励
全面激励是把员工的努力导向正确的方向,激励员工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1、激励的形式
物质激励:货币(绩效工资、奖金、长期激励)、实物(奖品、增加感情的活动,如聚
会,郊游)和休假(休假、旅游 、晚餐、电影票等)
利润分享=净利润×分享比例×年度薪酬分配比例
绩效工资=季度绩效工资额×季度薪酬分配比例
精神激励:荣誉(主管夸奖、业绩公布)
职业发展:升迁、除职、解雇等。
2、根据业绩矩阵强制排名的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A 优秀的5%员工: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给予他们奖励。
A员工:计划职位提升或特殊奖励,明确发展重点以提升整体能力。
B员工:不动这部门员工,管理他们的薪酬基于合理水平。
C员工:发出警告,进行指导或安排列合适的职位。
D员工:淘汰这部分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