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改变孩子的一生,10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6 04:12:30

过完立冬,江西萍乡武功山仍有浓浓的秋意。山脚下的麻田中心学校摔跤馆里,孩子们身着背心样式的摔跤服,练得热气腾腾。

一直到这个学期前,整整18年,朱志辉都是麻田中心学校的校长。附近的人都知道,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早上得跑步,体育课要练摔跤。

18年,一名校长改变一所学校,一所学校改变许多孩子的人生。

体育改变人生,这是朱志辉自己蹚出来的路。1990年,12岁的朱志辉刚小学毕业。个头不高、身材匀称的他,被进山选才的萍乡体校教练一眼看中,去做举重运动员。在体校的6年,朱志辉从不知体育为何物,到接受专业训练、参加比赛,一路学会自立、拼搏,更懂得了规则。

这是被体育改变的人生,也是朱志辉主动选择的人生。1996年,从体校毕业的他回到家乡小学任教,一开始是在萍乡市芦溪县新泉乡。那时村里的体育课“基本上就是一个篮球,两根跳绳”,朱志辉觉得,自己有责任把6年所学带给家乡、带给孩子们。

一件事改变孩子的一生,10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1)

1999年,朱志辉(前排)带着学生运动

朱志辉眼里只有两件事:孩子、体育。贫乏的课程设计里,他希望自己的课能成为一抹亮色,作为突破点,他选择了自己在体校曾选修的摔跤项目,趣味性更强、上手更容易。体育课要教武功了!朱志辉满腔热情,爱好武侠的孩子们兴致勃勃。

初出茅庐的18岁老师,能争取到多少支持?朱志辉凭着一腔执着、一身力气,在学校盖起简陋的训练室,做出禁不住细看的训练器材。那时候,他每天上完学校安排的6节体育课,等放学再带着摔跤队训练。第二年的市运会上,这些孩子拿了6金12银,一鸣惊人。

2006年,朱志辉调任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中心学校校长。体育老师突然当上了校长,当然是因为他“行”,也是因为学校不太“行”。

“它是萍乡市最边远的一个山区的薄弱学校。我来这所学校的时候,校园里刚刚拆除祠堂,还有村民在里面种菜。”朱志辉刚接手的麻田中心学校,只有一块泥巴草坪,他甚至找不出练摔跤的场地。

一件事改变孩子的一生,10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2)

十多年前的麻田中心学校

万一效果不如预期,万一家长强烈反对……在这些“万一”出现前,摔跤已经被放进了全校的体育课。学校的处境已经不能再坏,朱志辉想,如果没人能看见麻田,那就用一次次摔倒和爬起的声响,让它被看见。

“办学条件非常差的时候,我们就想,要找到一个点,让外界能够关注到麻田小学,通过我们给孩子的努力,让他们在资源分配的时候能够优先考虑到麻田小学。”对自己的出发点,朱志辉十分坦诚。

没有场地,就造一块场地!朱志辉领着老师和学生从河滩一块块地挖回草坪,铺到拆除祠堂后留下的“泥巴坪”里。就是在这里,麻田中心学校的摔跤课开始了。慢慢地,孩子们也有了在室内器材上练习的机会,那是朱志辉从母校萍乡体校捡回来的淘汰器材。

一件事改变孩子的一生,10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3)

2011年,在草坪上练摔跤的学生

在麻田中心学校的体育课上,摔跤和跑步、跳远一样寻常。大课间,全校师生甚至一起做抱腿摔、抱单臂摔等摔跤项目基本动作。“大锅饭”之后,是班级选拔、年级比拼、校级大赛,有天赋、肯吃苦的孩子很快显露出来。

朱志辉说到如今学校的曾教练,这是当年被他选中的好苗子。“他父母说,朱老师,你要我的孩子去跟着你训练,可以,但是你必须要跟我保证,他未来有一个很好的出息。当时我也年轻,一口就答应了,我说好,你放心,一定能够像我一样通过体育让他有一个很好的出路。”说到这里,朱志辉笑了。

这个孩子果然没有辜负朱志辉的期待,他一路拼进市体校、省体校,再到国家队,而这样“练出来”的孩子是少数。刚接手麻田中心学校时,朱志辉很清楚,“体育”处于课程鄙视链的底端。

当时,学校里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75%,“开家长会来的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在家长尤其是老人心目中,读书才是孩子的出路。“孩子如果因为体育训练耽误了文化课学习,怎么办?练体育能有什么出息?我们还没看过练体育能走出去的人。”每一句诘问,朱志辉都记忆犹新。

一件事改变孩子的一生,10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