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太和门明代大铜狮。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佛山祖庙的石刻、灰塑狮子。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之后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逐渐被信众视为祥瑞的化身,北魏时期杨衒之在《洛阳珈蓝记》中提及“辟邪狮子”,是民间对狮子形象的描述,所以南方醒狮头上的角也和瑞兽麒麟的角几乎一模一样。现在醒狮的表演中,仍然可以看到最开始由一阵南拳开桩, 再出现一个笑脸面具的大头佛, 手执大葵扇引导狮子登场,这一套完整的开场仪式正是佛教文化的遗存。
表演中的醒狮和大头佛。图片来源:广州歌舞剧院官方微信。
唐代此后,舞狮作为祈福和庆典的重要表演项目盛行于中华大地。狮子这个并非生于中国而是友好交流的舶来品被彻底中国化了,狮子的形象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醒来,东方睡狮在庆典中,北狮常常是以多个体出现,一雄一雌,有时还拖着一只幼狮,像是人类驯化后给动物家族贴上了父亲、母亲和孩子其乐融融的标签,一门祥瑞,寓意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北狮中的雌雄狮。图片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2期。
而南方醒狮则在写意的外形下将狮子人格化,因为粤语发音习惯,改“瑞狮”为“醒狮”,从单纯的瑞兽开始成长进化,威严神武的狮子化身一个个有着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