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吴茱萸还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易于繁殖,为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便利。
吴茱萸是个“统称”“通用”名字,由于变异株颇大,因此我们常说的“吴茱萸”实际上还有“杜吴萸”“常德吴萸”“川吴萸”“广西吴萸”“波氏吴萸”等差别之分。从地域上还有“云南吴萸”“华南吴萸”“密果吴萸”,“臭辣吴萸”“楝叶吴萸”之别。
吴茱萸植株体内还有种特殊的“臭味”,其主要成分为“吴萸烯”,“吴萸内脂”“罗勒烯”等12种生物碱。
吴茱萸是“味果类”温暖肝胃的驱寒药“温里药”:吴茱萸是传统的中药材,采收其嫩果,用盐水漂洗或以醋炒,干后入药。在《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名医别录》《齐民要术》《政和本草》《大观本草》《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等药典之中均有记载。
图片09~10):山茱萸(肉枣)的果实
吴茱萸入药最早见于西汉记载。长沙马王堆软侯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吴茱萸治病的方子。
01)吴茱萸具有散寒化瘀,理气止痛功效。吴茱萸性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它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驱除体内寒毒,改善寒湿腹泻、经期腹痛及体寒怕冷等症状。同时,吴茱萸还能温中燥湿,疏肝下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腹部疼痛、头痛等不适感。
《神农本草经》中载“吴茱萸”:能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治咳逆寒热。
图片11~12):山茱萸的红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