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把音加以变化,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会使曲子的意境更开阔一些,但是就和这首歌的主题不太吻合了。于是将这些音升半音,让色彩更阴郁、迷离一些,原本的小和弦变为大和弦也使得曲子整体的感觉更立体。
JJ还有很多用4536251写出来的经典作品,比如《心墙》、《手心的蔷薇》、《第几个一百天》等等。
其他也有一些歌手,经常会用到4536251。比如今年《乐队的夏天2》,开播那一期的第二首歌,马赛克乐队的《霓虹甜心》,也是4536251的走向。
这首歌也是比较不错的作品。主、副歌音程相近,但是音区是在逐渐上移的,而且副歌部分也有叠一些和声,所以层次感也很不错。
其他还有很多4536251的经典作品,几乎每个歌手都会有几首这个和弦走向的作品,大家可以自行到B站搜索,分析一下这些作品优秀在哪。
至于把4536251用得特别糟糕的创作者,以往的文章里该说的也都说过了。大家也可以自己翻一翻,这里就不过多重复了。
简单来说,套用4536251的创作者,其作品特点往往离不开如下几个特点:
1、动机俗套。现在市面上很多作品的作曲,都是一种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随便唱几个音然后接32/12,下一句低下去接21/71。这种作曲真的是毫无技术和灵性可言,这种旋律也是人人都可以哼出来,体现不了任何的素养和功底。
2、段落间的断层明显。这种作者往往不会完整地写一首歌的主、副歌。他的创作方式是在同样的律动下,写出几段不一样的旋律,然后塞在一起。但是这样往往又可能导致副歌没有起伏,或者层次感不强,但他又不会写和声来体现段落变化,然后只能强行拔高音区来形成对比。
3、在和弦框架内,音用得很死板
这就是前面提过的做数学题式的创作。比如说在2级和弦内,用4这个音虽然理论上可以用,但是听感上可能并不好听。
这些缺点,其实在以往的文章里都有写过。今天本来想贴一些反面教材的,比如中国风教父李袁杰大师的旷世奇作《离人愁》,还有《往后余生》等等。但是后来发现,这些问题大家参照以往的文章都能分析出来,也就没必要为了这种作品多占用篇幅和笔墨了。
这也应了那句话:平庸的作品千篇一律,优秀的作品各有不同。
四、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审视套路
随着这几年一些不思进取的音乐人的流水线式创作,4536251这个和弦套路也真是快被黑出翔了。
这不,还真的有人提出了下面这种问题。可惜,评论区的高赞回复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说一句:错的不是套路本身,而是滥用它的人。
套路本身不是过错。上面举了四首JJ的作品,也分析出了那么多的亮点,其实大家自己心里应该也有了一杆秤。
如果还有人唯“4536251皆次品”论,那我也只能认为:《北京欢迎你》、《青花瓷》、《她说》和《离人愁》、《往后余生》、《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在你眼里是一个级别的作品。这话说出去自己信吗?
上次写1645那篇文章的时候,评论区有位网友,说了一句非常到位的话,他是这么说的:
总结得特别准确,向这位网友致谢。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用4536251写出大多数人认可的经典,而有些人只能糊弄糊弄粉丝,出圈全是吐槽的原因。
林俊杰、周杰伦这种级别的作曲者,他会从旋律本身出发,不会说把自己框死在4536251这个和声感觉内。前面也提到过,林俊杰他们可以把旋律细化到每个动机,用新颖的动机来发展作品。
而那些水平糟糕的创作者,就只能跟着感觉走,和弦什么感觉,就在这个和声里哼旋律,哼完了一句,下一句往低处唱就是了。
这种人会遭到听众的抵制也是情理之中的。特别是那些顶着“创作才女”、“音乐才子”名头的名不副实的包装明星,他们名头越大,厌恶的人也越多。
用4536251不叫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一个炙手可热的“创作才子”只会用4536251来写歌,而且连这一个都还用不好,最后批量生产出一堆无聊的次品,这种人遭到网友炮轰,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